台湾青年简介:张秀祯,女,现任慢蔓摇(厦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任职于台湾财团法人国土规划中心,参与台湾各县市及离岛区域规划,负责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类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如果有一种爱,伴随你的终生,这种爱,就叫做“永远”!
戊戌仲春,有缘与台湾创业青年张秀祯女士相识,为她一家两代坚贞不移的土地情缘深深感动,于是有了随缘而来的相识、相知和默契。
2018年4月14日下午,我来到厦门市思明区龙山中路16号8楼启达海峡创业基地,拜访慢蔓摇(厦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秀祯总经理。
想象中的张总应该是衣裙靓丽、风采照人的台湾女士。推门相见,却是一位娃娃脸,童发复额,一件深灰色圆领棉麻T恤,质朴如同山间土地,清纯如同在校大学生。走进20来平方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三个布垫装饰,是形态各异的小鹿,桌上排着一列自产多年的柳丁醋、苹果醋等纯天然生态产品,雅致、清爽,风格一如其人。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便有了亲切而快乐的交谈。
我们的谈话尽管是天马行空,但贯穿话题的始终,千绕百转,都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徐香兰女士。
桃源的香兰姐
徐香兰是张秀祯的母亲,人称香兰姐。
香兰姐出生在台湾西岸桃源乡下,那是穷山恶水的地方,父母是贫困的农户,少年时代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因为她从小生活在一个与野鸭、青蛙、水草、鱼儿嬉戏的湿地生态之中,年轻的姑娘们会在农忙之余在河边洗发,她们采集牵牛花和叶,轻轻搓揉发丝,然后在清澈的河水中冲洗,小鱼小虾穿梭其间。那时候,山野上肥沃的土地中生长出来的芥菜叶,大得可以包住一个孩子。日子虽然清贫,却充实而知足。
然而,经济起飞后的台湾,农民和土地都成了最大的牺牲者,农药、杀草剂、化学肥料连手残害了帮助土壤自然循环的微生物,使土地酸化、贫瘠。在人类的奢取豪夺下,美好的四季循环成了恶性循环。十七岁外出打工的徐香兰,家乡土地的变化,勾起了她重重的乡愁。“为什么以前的人贫穷而知足,现代人却富有而不快乐?”徐兰香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她的答案是:现代人虽赢得许多,却失去田园、失去环境,失去滋养生命的大地,失去根,没有根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20世纪90年代,因为关西大桥的修建,几乎抽干了全村人吃、用的地下水;徐香兰组织新竹县关西镇村民向当局抗议;目睹农药厂排放有毒废水,导致河川鱼虾暴毙,徐香兰挺身而出组织附近居民展开抗争,农药厂最后只好关厂歇业,她却因率众围厂而被定罪,缓刑2年执行;后来,高尔夫球场业者为开发球场、挖山、封填野溪、封闭道路,逼使农民售地以开发球场,让农民无法继续耕种。香兰继续组织抗争,但这次她却被彻底孤立,谣言四起,抗争的民众也顶不住地方势力的施压,后来,因为她的苦撑并援引《水污染防治法》等抗衡,最终迫使业者停建。
徐香兰,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妇,瘦得只剩下37公斤。外人见她又黑又瘦,都说她疯了。但她坚守与人友善、与环境友善、与土地友善的人生宗旨,无所畏惧,锲而不舍!
打完土地保卫战,农友问她:“没有农药,我们该怎样耕种呢?”于是她决定回归土地。利用农场休耕,她遍访朋友,准备身体力行,开拓出一条与土地合作种植、加工出健康食物,顺应自然,养生护土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