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青在闽  >   实习

一起“吃苦”的幸福!台生厦门银行实习掠影

2017-08-14 13:40 中国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7月31日厦门讯 (记者 黄露佳)晒着同一纬度的阳光,吹着同一片海洋上飘来的海风,说着同样没有很多翘舌音的普通话,厦门和台湾太相似。街道整洁如斯,人们友善如斯,连闷热的天气都如斯,67名参加“银鹰计划”的台湾学生几乎无缝切换地来到厦门,在厦门银行经历着热闹又丰富的实习生活。

   

  陈建翔在实习导师郭盈盈指导下工作。(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一点都不想家 想去大陆更多地方看看

  “一点都不想家,没有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爸爸妈妈非常放心。”来自台湾辅仁大学金融与国际贸易系的大三学生刘静很心大地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福州人的她,称此次到厦门实习相当于回老家了。

  22岁的小姑娘,穿着职业制服却挡不住一脸青涩,会抱怨厦门的天气好热,会期待和大陆朋友的相聚,会追大陆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谈起自己喜欢的明星眼睛里仿佛有星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平凡又努力地生活着。这次来参加“银鹰计划”对她来说也是一次机会一次尝试一次“走出去”,开学就读大四的她开始考虑择业问题,到大陆就业也在她的未来规划内。

  她的同班同学许右忻则准备继续读研,相对内敛一些的许右忻偶尔才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却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她很想要继续读书,想去大陆更多地方看看,比如紫禁城,比如北京的老胡同,比如火锅之都重庆。

  此行都是初次来大陆的两位好朋友,相约实习结束后一起结伴去大陆其他城市旅行。

  刘静在晨会上分享工作经验总结。(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学习学习再学习 成长不就是这样吗?

  在银行实习,每天的工作是从晨会开始的,“您好,欢迎光临。”“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礼仪和礼貌的培训是每日必修的早课,在晨会上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和大家分享了此前的工作经验,这些台湾实习生也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认真努力的态度也得到了实习导师的认可和点赞。

  “她们很有礼貌,非常认真,而且很愿意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跟着出去工作也不怕吃苦。”在林侃眼中,两位小姑娘不怕吃苦又肯钻研,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有礼貌也注重细节,闲暇和她们聊天时也会跟她们谈起在大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师生更是好友。

  刘静他们在厦门银行总行营业部工作,除了一些日常工作外,她们投放了更多精力推广一款金融产品,她们称这个工作叫“扫街”。花半天的时间跟着实习导师去一个片区挨家挨户地推销自己的金融产品。

  实习过程中她们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走进厦门的大街小巷,被热情欢迎过,被冷脸拒绝过,感受过成功后的欢欣,也经历过被拒绝后的沮丧,但对她们来说这些都是成长的经历,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年轻人对新的金融产品形式接受度更高,老年人更怕麻烦一些。”同样“扫街”很多天的林玹毅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一米九多的林玹毅站在人群中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大高个给他刷足了存在感,经常沉默偶尔开口,已经25岁的他仍然带了一丝学生气的紧张,戴上眼镜的时候还有点可爱呆萌。

  刚好有个台湾的客人来银行办理金融业务,林玹毅和实习导师郭盈盈热情接待并帮助客户解决事情,相较于老师的游刃有余,林玹毅还显得有些慌乱,但跟着老师一步步走流程,也让他一点点在进步,“跟着郭老师,真的学到很多,她会教我如何面对客户,如何和客户交流。”

  林玹毅和实习导师郭盈盈。(中国台湾网 黄露佳 摄)

  “同”与“不同” 台湾学生的两岸异同观

  谈到两岸金融业的差异,同学们都表示最大的区别就是支付方式的不同。“台湾的银行人很多,大家都习惯到银行填单子然后去柜台办理业务,大陆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网上支付,银行办事大厅的人员在减少。”林玹毅分享他眼中的最大不同。

  大陆在移动支付方面的快速发展也让很多台湾学生大开眼界,骑共享单车上下班,用外卖APP点餐,用滴滴打车叫车,移动支付普及带来的便捷也让他们迅速熟悉并且喜欢上。对于很多初次来大陆的学生来说,这些是非常amazing的存在。

  说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化根基让他们在厦门生活几乎没有障碍,正如台湾学生所说,两岸本是同文同种,所以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谈及未来就业问题,不少学生都有意向到大陆就业,或者到大陆看看。“五六年前我会和同业一起去台湾学习他们的银行运作模式,这几年已经完全反过来了,台湾的银行会向我们了解互联网金融以及第三方支付等等。希望台湾的学生,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趁年轻多到大陆来看看。”厦门银行零售业务部总助郑伊娜真诚地向台湾学生建议。(完)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