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石构件被村民当成建筑材料史料隐藏
专家 一家三代治泉发展海上贸易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说,大量的史料记载,明确了闽国皇族王延彬墓和云台“别墅”就在云台山。相当遗存还未发掘,可能比其所建的潘山招贤院的遗迹留存还完好。王延彬墓、别墅等范围很大,内涵丰厚,具有相当的发掘保护意义。
五代十国时代因中原战乱群雄四起,闽国与中原陆路交通常常受阻,发展海洋经济成了当时的国策,王审邽及其子王延彬、其孙王继崇与王继勋三代人实际执政泉州35年之久。“而王延彬治泉时出台的一些举措,之于泉州古代海上交通发展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唐宏杰介绍,王延彬“多发蛮舶,以资公用”,“惊涛狂飙,无有失坏,郡人藉以为利”,极大促进了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的繁荣,为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奠定了基础。王延彬:建招贤院广纳人才
公元885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领农民起义军入闽,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史称“开闽三王”。“三王”在世治闽四十一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治发闽疆。当时正处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却是一派繁荣景象。“开闽三王”还致力于拓展海上交通贸易,成为我省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资料:王延彬 建招贤院广纳人才
根据史料记载,王延彬(886-930),字表文,武肃王王审邽长子,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生于泉州,死后葬于南安县云台山。王延彬唐末五代任泉州刺史,累封至检校太傅开国侯,卒赠侍中。
他弱冠时,承父之命建招贤院,安纳李贤、韩偓、崔道融等一大批中原流亡人士,一时人才济济,文事活跃,为“十国之冠”。
天佑元年(904年),审邽卒,延彬权知州事,二年正式委任。延彬治泉期间,“息民下士,能继父志”。泉州海外交通发达,延彬乃“多发蛮舶,以资公用”,“惊涛狂飙,无有失坏,郡人藉以为利”,因此称他“招宝侍郎”。他多才多艺,能诗,好谈佛理,又善歌舞。
[责任编辑:闽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