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作为温泉资源富集区,千百年来民间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泡汤文化。对于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福建由来已久,已逐渐从传统的洗浴泡澡,延伸到医疗保健、水产养殖、农业栽培、旅游娱乐等多元领域。其中又以福州、厦门两地为典型。但纵观更广大区域,尽管坐拥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但鲜有充分而又高附加值的开发。温泉经济长期处于温而不火的尴尬局面。
以漳州为例,这里温泉分布点多面广密度大,且温度高、流量大、品类丰富,不少地方只要往地下挖掘十几米便有源源不断的温泉水流出。但长期以来,当地的温泉经济整体表现为初级、低端、粗放、无序、技术含量低。具体来看,不少县域的温泉开发利用依然停留在老百姓淋浴、泡澡等原始阶段。即便是被认为高效益的水产养殖,也是零星分布,浅尝辄止。
究其原因,由于各地对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少整体性规划,各地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计划与思路,难成气候。在温泉经济被视为朝阳产业与新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反思过往温泉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其注入产业新动力,势在必行。
眼下,我们需要跳脱温泉本身,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探讨温泉经济。近年来,休闲、康体、养生、娱乐等新的消费动力,催生了包括旅游、养老、养生等潜力巨大的服务产业,往往具备高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的特征。显然,以休闲与健康为主要特征的温泉产品,能够与这些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并产生更多价值。因此,各地可将温泉旅游、温泉养生、温泉养老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同质化,还需要更多的考量与规划。福建各地的温泉资源在品质、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地域化特色,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如何树立各自的品牌,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讲好各自的温泉故事。
当然,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更多可能性,它在农业领域、新能源领域等方面同样大有作为。在温泉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保证温泉资源科学永续利用,建立市场规范与秩序也是需要考虑的议题。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