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时尚周、海洋周等国际盛会上,独具魅力的海沧创新元素,赢得全球业界大咖频频点赞。在刚刚举办的“厦门国际设计周——红点在中国”活动上,松霖卫浴等“海沧籍”企业带来的“海沧出品”红点设计作品更是光芒四射,独领风骚。
海沧创新元素频频获得全球目光聚焦,折射出海沧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成效和坚定决心。日前,海沧区委四届二次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的号角,提出《海沧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在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创新型经济格局、创新环境等方面再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
产业是支撑,是后劲,是栽树工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两翼齐飞,已成为海沧全面推进“五大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海沧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善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全区将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方向,以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空间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产学研合作、高端人才引进等为主要抓手,主动对标国内创新先进地区,加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升级。
力争至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国内创新先进地区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2%,把海沧打造成为高端引领的创新之城和现代化国际性创新型重要城区。
传统产业纷纷转型
转型一时之“痛”,换来长远发展之“顺”
“传统制造业是海沧的拳头产业,在全市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海沧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何走出独特的传统产业转型新路径,迫在眉睫。”张善美告诉记者。
日前,记者从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通过创新驱动,“老树发出了新枝”,公司大力开展产品、流程、营销、服务、合作和绿色等全面创新,在台湾工研院专家指导下,引入高附加值产品,产能较转型前提升了20%-30%。
翔鹭化纤的“腾笼换凤”,是海沧区推动传统产业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
捷太格特研发制造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世界上占据市场份额最大;明达实业不断将看似简单的充气沙发等塑胶产品做到极致,如今在世界上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松霖卫浴研发的10多款产品获IF设计大奖和红点奖……
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因子弥漫全区。除了在产品研发上下足功夫,瑞尔特、通达等众多工业企业拉开了“机器换人”的大幕,大步迈向“智能化”,并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激发更多创新因子。
海沧区提出,将充分运用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加速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幕幕精彩大戏将在海沧这片产业的沃土上竞相上演。
未来,作为全球BOPA生产的“领头羊”,长塑实业将投入1亿多元引进第三条全球先进的生产线;排在世界前三的高档双零铝箔生产厂家——厦顺铝箔,将投资8亿多元实现产线技术的优化,并与利乐集团联手合作,推进产品再升级;通达实业三期项目提上议程,从产品设计、检测到后续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正在形成,未来,苹果新款手机的主要配件将从这里走向世界……
新兴产业竞相抢滩
信息产业园,为发展
集成电路铺下“大手笔”
当前,在海沧的产业发展版图上,集成电路成为一大“热词”。作为未来在新兴产业中探索发展的“重头戏”,海沧对集成电路发展的“海沧之路”充满信心。
“海沧发展集成电路虽然基础薄,但优势明显。”在海沧区看来,目前,海沧拥有宸鸿科技等一批与集成电路相关联的企业,同时,在位于海沧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园,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发展态势喜人,这些条件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海沧正在积极与台湾集成电路厂商对接,探寻进一步的合作。当前,台湾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海沧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走进海沧,透过信息产业园的规划布局图,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海沧为发展集成电路铺下的“大手笔”。
如今,这片规划用地面积3.2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805万平方米的信息产业园已经开始动工,它将打造成为国家级集成电路等信息消费产业聚集区。同时,依托海沧信息产业园,海沧将与火炬高新区在项目招商、产业基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力争在全市、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提及海沧在新兴产业中喷薄出的创新因子,生物医药产业同样亮点纷呈。在占地10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创新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上演……
本月下旬,由特宝生物公司历经14年研发成功的国家生物制品1类新药派格宾,将正式进入市场销售。据悉,派格宾是全球第一支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干扰素。
创新的“好戏”接连不断:全球第一款藻酸盐纱布在百美特生物医药材料科技公司诞生,与传统的脱脂棉纱布不同,医用藻酸盐纱布不仅没有纤维易脱落的问题,还能防粘连、促进伤口愈合,为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福音;蓝湾科技公司,从一吨几百元的虾蟹壳中,成功提取出每吨价值千万元的“关节润滑剂”——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一条小小的生产线,产值近30亿元。
未来,海沧将依托一品创客、车库咖啡、3W空间等入驻海沧的知名众创空间,在生物医药的新能源、新材料运用上做足文章,让生物医药与创新创业平台在创新之路上“同频共振”。
“下一步,我们准备向海沧创新广场的‘创客英雄’发出征集令,征集一款能安装在健身器材上的身体机能测试仪,让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了解身体每项指标的情况。”日前,从事健身器材生产的钢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将众创空间内的创新成果与生物医药产业紧密结合,探索共同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海沧区表示,生物医药将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涵盖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产业空间完善布局
对标国际一流,
为“海沧造”增添国际范
“要做好创新,不仅‘内功’要好,还要跟紧市场潮流,万万不可闭门造车。”海沧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海沧通过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研究中心、新加坡科技署等业内领先巨头对接,进一步为“海沧造”增添国际范。
随着生物医药集聚区、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海沧科技创新的产业空间拓展体系逐步完善。
令人欣喜的是,接下来,海沧将探索兴建科技谷,打造立足厦门,辐射和服务东南沿海地区,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培训学院、科技孵化器、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于一体,融汇科技、产业、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的创新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一批创新能力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特色产研院有望在海沧集聚。
届时,海沧将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帮助企业跨区域整合优势创新资源,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改革和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以企业、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人才是创新的主体。记者了解到,海沧将陆续推出3000套人才公寓,落实各项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来海沧创新创业送上丰厚“大礼包”。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将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积极对接各级引才计划,着重引进一批拥有先进技术成果、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项目汇聚。
此外,海沧还将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科技财政资金效益作用,转变以往科技资金单纯无偿拨付的使用方式,由“拨”改“投”,实现科技资金滚动发展,加快推动海沧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杨继祥 林岑 通讯员 杨佳怡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