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荷叶、一颗莲子、一粒莲芯……在建宁县的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有限公司,这些莲资源摇身一变,成了一罐罐养生保健饮料。
近年来,绿田的产品从小山城走向全国,甚至出口到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地,从最初的单一的生产品种,到现在已拥有20多个品种。眼下,绿田正通过绿色基地种植、绿色科技研发、绿色食品加工、绿色营销网络拓展等方式,朝着打造“中国莲子养生第一品牌”的目标迈进。
绿色种植 提升品质
11月28日,寒风凛冽,绿田车间暖意融融,员工们正忙着给刚生产出的饮料喷码。
“食品加工企业应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总经理邱春香说,“作为一家山区莲饮料生产企业,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把好源头关,通过绿色种植,保证产品质量,让顾客喝得放心。”
绿田,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养生保健饮料与速冻绿色农产品为主的高科技合资企业。在此之前,公司没有自己的莲子种植基地,所有的原材料只能四处收购,因此,收购回来的莲子品质各不相同。
为保证原材料品质,2009年开始,公司在全县9个乡镇27个村共建了1.6万亩的建莲基地。不仅如此,公司还聘请10名技术员指导莲农种植,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提高效益。
“技术员为每个基地都建立‘种植档案’。”邱春香说,在种植过程中,技术员指导莲农按建莲无公害标准化种植,记录产品种植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实现莲子种植的全程监控。
今年,绿田与2700多户农户签订壳莲保底价格收购协议。
“做企业,就要坚持自己的优势,走特色路子。”邱春香说,“市场竞争激烈,饮料产品很多,很明显,在大众化的饮料产品方面我们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因此必须走养生保健饮料产品发展的路子,做好莲饮料文章。”
2012年12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绿田“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我省获得该称号的食品企业仅5家。
绿色加工 延伸产业链
除把好源头关,绿田发展的另一法宝是科技。
去年,绿田引进20多台莲子剥壳去膜机械。经测试,一台机械的加工效率相当于30个人工劳动力。今年起,绿田直接与莲农签订协议收购带壳鲜莲,进行机械化加工。
“机械化加工,可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公司销售经理揭福求说。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得依靠科技。”邱春香说,提起科技带来的好处,还得从2009年说起。那年,公司新开发莲子露产品,在市场上深受顾客青睐。可一段时间后,有客户反映,莲子露沉淀较多。2009年,公司带着这个技术难题,与省农林大学食品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不到半年,解决了难题。
为提升建莲附加值,让顾客喝上最新鲜的莲子露,2013年,公司对原料冷库全面技改,保障一年四季都有鲜莲加工。“原来,生产莲子露,鲜莲用完了,就只能用干莲生产。”揭福求说,现在公司拥有5000吨的冻库,在莲子采收季节,可大量收购鲜莲、莲蓬等冷冻在冻库中。
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让绿田收获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1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拥有对莲子、莲叶、莲芯等进行深加工的先进技术,开发出莲芯雪、莲子露、荷叶凉茶等八大系列20多个单品,产品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FDA认证,出口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
绿色崛起“触电”升级
眼下,到建宁旅游的人,常常会去绿田的生活体验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免费品尝绿田饮料,吃莲子饼,还可来一次“工厂游”,免费参观莲饮料的生产全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单一线下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去年,绿田“触电”升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让企业受益。
“现在的销售,不仅要拼‘绿色’,还得拼‘吸粉’能力。”揭福求说,来生活体验馆的客人,通过扫二维码关注企业产品,新的销售方式,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司产品。
几个月前,来自江苏的聂先生来到体验馆,之后,决定做产品的线下代理。
永安的客户邱先生,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团购建莲3000多包。
……
新的销售模式,让公司尝到甜头。“今年绿田饮料特别好卖,线上线下卖得很快。”揭福求说,原来通过网络每天只能卖几十件产品,现在每天至少卖几百件产品。
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后,绿田的市场不断扩展,从原先单一的本省市场拓展到华东市场、华南市场和国际市场。在厦门、深圳、上海、赣州等地设有13个营销办事处,同时产品在多个网络平台销售。去年,公司销售额达1.88亿元。
眼下,绿田正借助“绿色”这一法宝,对莲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信心更足。目前,绿田已在建宁县工业园区开建了一座规划占地150亩、总投资2.6亿元的绿田莲子工业园,欲建设绿田与高校合作的研发大楼,博士后工作站,莲子交易中心、物流、冷链中心。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