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石材城、石狮轻纺城、晋江鞋纺城、惠安石雕城、安溪茶都……近年来,依托当地的传统制造业和特色产业,在泉州,各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不少与本地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市场。然而,近期,本报记者深入多个专业市场调查后发现,与前些年门庭若市的景况相比,如今的专业化市场冷清了很多。
稀稀拉拉的人流量和下降的人气,一方面反映出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商业业态的变迁和市场生态变化的结果。
专业市场是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的场所。其主要经济功能是通过可共享的规模巨大的交易平台和销售网络,节约中小企业和批发商的交易费用,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批发价格。专业市场的优势,是在交易方式专业化和交易网络设施共享化的基础上,形成交易领域的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确立商品的低交易费用优势。
从泉州众多专业市场建立的初衷和初期的效应看,它们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确实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是本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泉州传统制造业经滚动式发展,产能规模快速累积,形成纺织服装、建材、食品等10多个产值过百亿、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这些泉州产业集群做大的过程中,专业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专业市场的鼎盛时代,各地的采购商来到泉州,不必挨个儿找厂商询价,只需借助这专业市场,就可方便谈到相对公平的价格,从而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完成采购。而对当地厂商来说,借助专业市场,可降低营销成本,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可以说,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专业市场可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提供较强的推动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趋向勃兴,极大冲击着包括专业市场在内的所有实体市场和卖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逐年式微自然不可避免。
面对冲击,专业市场应顺应趋势,加快转型。
转型方向之一,是电商化。在新兴的电子商务背景下,采购和零售行为往往通过网上不同的报价、询价、竞价等完成,虽然程序简易,但是由于互联网信息量过大,同一地区的网商过于分散,专业性难以鉴别,无法形成专业市场那么集中而强大的信息规模经济。专业市场不妨打造整体化电商品牌,“打包”上网,让采购商在线上就能轻松对该专业市场产品进行市场研判、采购。
转型方向之二,是逐渐过渡为产品展示中心。尽管新型的电子商务对实体卖场构成冲击,但采购商通过互联网很难对产品品质进行鉴定。多数实力型的采购商,要顺利完成大宗采购,依然要线下实地考察。此时,不妨将专业市场内的店铺转型为产品展示平台,让采购商在较短时间内能了解产品品质,从而达成交易。
转型方向之三,是为电商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在互联网交易这一大趋势下,大量的交易在网上完成,这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专业市场应主动顺应这一趋势,为电商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电子商务交易虽在网上完成,但物流、仓储、融资等配套服务,也多在线下完成。这些配套服务,也是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大有文章可做。
泉州是我省传统制造业大本营,眼下,产能规模庞大的“泉州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作为泉州产业经济配套一环的专业市场,应主动出击,谋求转变,为泉州传统制造业化解过剩产能和突围转型提供更多推力。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