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文创产业的厦门力量——从第十届文博会看厦门文化软实力

2017-11-10 14:49 福建日报

  搭建平台 发挥聚集效应激活发展新动能

  丹麦皇室青睐的旅泰设计师在这里开了全国首家旗舰店;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刘勇重磅入驻;全国最大的众创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即将落地……从旧厂房华丽转身,被文创气质重构后的龙山文创园正着力打造海西文创标杆。目前,龙山文创园共投资约3亿元,改造厂房17幢,面积近13万平方米,现有入驻企业499家,产值近百亿元。

  龙山文创园的华丽转身,正是厦门通过搭建平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从而实现产业聚集带动效应的生动写照。经过多年的发展,“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沙坡尾艺术西区、集美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园区开始发挥效益,形成了文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也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其中,“闽台(厦门)文化产业园”2012年正式获批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并采用“一区多园”建设模式,目前已聚集700多家文创企业,累计产值超过200亿元,实现了不同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差异化发展。作为核心区二期的湖里区工业老厂房华丽变身,培育出联发华美文创园、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海西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意园区。厦门还以火炬高新区为示范基地,迅速带动影视产业园、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数字内容和新媒体产业园等一大批重要平台或载体建设。

  建设园区的同时,厦门也积极搭建国家级、国际性的展览、赛事活动平台,借助文博会、图交会、国际时尚周、厦门国际动漫节、艺术厦门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广拓文化产业的“输血”之路。仅“艺术厦门”博览会,共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9家艺术机构参与,其中国际当代性画廊共68家,占比53%,观展突破7.3万人次,专业观众1万人次,占总参观人次的13.7%。单日观展人次最高突破2.5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0.4%。

  利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文化保税”等政策优势,厦门还探索建设文化产品保税区,引进了佳士得、北京保利、易拍全球网等多个知名拍卖行及机构来厦门办展或设立分支机构,艺术品交易成为常态。2017年,博乐得公司刚举办的秋拍成交额达1.1亿元。

  综观2016年,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核心文化产业门类发展提速,集中带动效应明显。2016年,厦门全市400个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5.4%和30.7%;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比重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逐渐成为厦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补齐短板 用“文化+”拓展产业“造血”功能

  去年11月,咪咕次元盛典在集美市民广场盛大开幕,集美区政府与咪咕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优质企业提供IP培育、版权交易及创新孵化,积极与产业链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本土泛娱乐产业发展,建设具备本土文化特色的集美文化小镇。作为厦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咪咕动漫去年创造了34.2亿元的产业价值。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既是大势所趋,更能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短板。这些年,厦门一直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将举办综艺峰会的东娱传媒,含有动漫游戏元素的青鸟五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杰米城动漫创意有限公司等,都是在跨界发展中产生的新兴业态。

  “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精彩演绎着新兴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带来“1+1>2”的效应。这其中,游戏产业是一个突出亮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动漫游戏企业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今年上半年,新认定动漫游戏企业新增了42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市的平均增速。

  发展文化产业,资金是关键,更是绕不开的“瓶颈”,因此,“文化+金融”备受关注。厦门着力发挥两岸金融试验区优势,建立文化投融资等体制,鼓励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加大“造血”功能。

  “文化+旅游”更是在厦门这座旅游城市有了很大发展。由华夏文旅集团斥资18亿元倾力打造的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已成为厦门休闲旅游的必选地之一;同安古龙酱文化园让人们在游玩之余了解了中国酱文化;厦门华强二期项目(包括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两个园区)于今年4月与大家见面……因此,在厦门市“十三五”旅游规划的编制中,更加注重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加快对文化与旅游结合项目的实施。

  一个新的信息是,厦门也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文创媒体”行动,培育一批重点互联网+文化企业和互联网+文化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60%以上。

  不过,在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院长郭肖华看来,除了总体规模不大、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偏少外,厦门文化产业最大的短板在人才的缺乏。他说,厦门文化创意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动漫网游、创意设计、影视创作、数字内容等新兴领域的人才较少,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基础上,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完善社会培训网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人才和智力,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文 施辰静/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