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宗祠族谱

苍天见证吕氏宗祠连血缘

2014-04-11 15:37

    共同习俗延伸的宗祠文化

    吕家祖先,人才辈也,有伟大的思想家、宗教家、政治家,还有无数忠厚善良的列祖列宗。他们在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才使吕家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一条支流。悠久的中国历史,吕家祖先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所有来到这里的吕家子孙,个个充满信心,奋发图强。

    因为不堪满清的统治,也为求更美好的发展,居住在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书洋社龙潭楼的吕廷玉、余慈成夫妇渡海来台,定居在桃园铺子这座宗祠的近邻,他们千辛万苦,奠定基业,是吕氏来台第一代祖先,他们的子孙繁衍发展,现如今已有四千多人安居各地,各有所成……。愿吕家子孙别忘“忠孝传家,宽厚留余”的家训。这些就是台湾吕氏家族文化的缩影。

    台湾吕氏宗亲在完成重建吕祖圣殿后,对旧宗祠进行了重新修建。旧宗祠原名河东祠,是迁台祖吕廷玉的原居地,迄今已经上百年了。据台湾吕氏史料记述,河东郡的由来历史上有记载,河东祠的名称据此而来。郡:是春秋时期开始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但在全国并不统一。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唐高祖即位后废郡设州,郡的区划便从此消失。自魏晋至隋唐时,每个郡(州)显贵家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个郡为当地老百姓所仰望的家族),如吕氏“河东”等等。据辞海载:河东郡:秦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辖境内当今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四一八年)移治蒲阪(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辖境缩小至今山西西南汾河下游至王屋山以西一角。隋开皇废。大业及唐开宝,至德时又改蒲州为河东郡。产池盐,历为军事上控制关中的门户。

    重建吕氏旧宗祠的目的,除保存古迹外,就是将吕家祖先早期的贫困情形,真实的保留下来,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创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守成匪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告诫子孙,别人的祖先有富裕的过去可以炫耀,我们的祖先只有艰辛的历史和贫困的岁月,要铭记不忘本,要奋勉不懈。

    台湾吕氏河东祠的建筑风格与吕祖圣殿完全不同,河东祠明显保留了闽南宗祠建筑的风格,其布局与大陆的宗祠大体相同,从宗祠外观、门窗开设、厅堂结构上年,没有什么大变化,主体厅房也基本保留了台湾吕氏原来旧宗祠的风貌。与南靖县书洋镇龙潭楼吕氏宗祠不同的是,台湾吕氏宗祠在建筑上,力求去增添一些古代元素,极力浓缩闽南宗祠建筑文化,门前摆放着一对可爱的小石狮,用于镇妖驱邪。为体现根在大陆,这对石狮特地从大陆福建省购买的。从正门望去,河东祠有点象一座中国古典式农宅,但其却是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完成的,房顶覆盖仿古式砖瓦。大门的正一方悬挂着吕氏河东祠堂的匾额;在河东祠堂侧门的墙壁上,画有竹简一束,象征“书香门第”。屋檐有石磨、石臼,展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大厅拜掉、香炉、烛台、花瓶、太师椅等,都是清朝年代的古物,室内所有木材全部都采用上等桧木,雕刻精致典雅。在宗祠内还设有仓库、寝室、餐厅、厨房、凉亭、花园等附属配套设施。

[责任编辑:李瑞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