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宗祠建筑风格及变迁
南靖萧氏宗祠与台湾萧氏宗祠相比,历史久远,多保留原始风貌,古朴韵味比较浓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兴建宗祠都是就地选材,而且在材质上是精挑细选,有的历经上百年洗礼,还保持完好;选址上讲究风水,以此希望族人能世代显赫;在建筑上一般是依山而建,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有的宗祠的大门旁放着一对石鼓;墙面的下半部多为平整的条石砌成;房顶盖以青瓦,有的前后迭层;宗祠主厅堂往往在装饰上比较考究,精细的木雕随处可以看到,有的宗祠内彩雕也比比皆是。有的宗祠主厅堂两边并排有两座护厝,之间留有门道,互为相通,形成一座类似四合院的组群院落。有的为单一建筑,规模较小。每座宗祠基本上都设有天井,在许多的宗祠前,还可以看到建有半圆形或方形的泮池,有条件的宗祠还依着山坡留有半圆形的草坪(俗称“伸手”),草坪后的山坡养护着成片的风水林。
书洋镇萧氏大宗祠芳远堂,是萧姓入漳大宗祠,奉祀始祖闹春字璞夹公妣陈氏,二世十四郎公妣氏。芳远堂一七四四年兴建,宗祠位于坪顶峰,现书洋镇市场中心。坐未朝丑,占地三亩多,建筑为古典式砖木结构。芳远堂一共有三座:一座在漳州市内洋鲁巷西南段,占地面积一百零五平方米;一座在书洋镇区中心;另一座在台湾彰化县社头乡社头村草埤巷。同是奉祀萧子玉。
涌山派萧氏宗祠“四美堂”,建在金山镇霞涌村(下涌)祥宝寨村边的一座小山头上。肇基祖萧孟容,是萧氏南靖开基祖千八郎的八世孙。于明正统十四年从金山水美进涌里开基。原霞涌角仔内塘后建祠堂一座,后迁移在祥涌宝寨掉坪山顶再筑,于万历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入火。“四美堂”系台湾萧万长先生的祖祠。
四美堂虽经风霜的摧残,几经重修,现在基本保存完好。现在的“四美堂”建筑面积一百一十七平方米,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三十平方米。坐北向南,是一进式单堂形制建筑。据村里老人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它是一座二进式建筑,后因失火烧毁改建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二00五年“四美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九年,又申报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