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共福建省委召开九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更高起点上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福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立了清晰完整的框架体系和一系列具体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进一步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开启了福建文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就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省长苏树林多次就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指示。福建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如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值得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
陈秋平厅长
建设文化强省优势突出
陈秋平告诉记者,福建省是文化大省,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汉晋之后,北方中原民众为避乱等不断南迁,进入福建定居并繁衍后代,成为福建人。福建省多山,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中原人南迁进入福建境内后,受千山万水阻隔,各自一方定居在不同的区域,逐渐形成了不同区域的语言和文化,“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因此,福建省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在历史的长河中,福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文化厅长,陈秋平对八闽大地的文化十分熟悉。他说,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海丝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红土地文化等特色鲜明、内涵深厚。福建各区域又因语言不同,形成了多种戏剧,福州地区有闽剧,莆田地区有莆仙戏,闽南有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客家地区有汉剧等,不同戏剧,不同风格,各有千秋。莆田的莆仙戏和泉州的梨园戏被誉为“宋元南戏”遗响,“南音”有中国民间音乐“活化石”之美誉。福州的寿山石雕、厦门的漆线雕、莆田的木雕、惠安的石雕、德化的陶瓷等民间工艺美术独树一帜、丰富多彩。
“虽然福建是文化大省,但距离文化强省还有很大的距离,如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方面,福建省虽然每年都有戏剧在全国获奖,但能引起全国大轰动的还没有。文化精品不仅要赢得赛场,更重要的是要占领市场。”陈秋平如是说。在他看来,“大”是“强”的基础和前提,但“大”并不等于“强”,衡量“文化强省”的指标很多,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队伍、文化设施以及能不能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是衡量“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准。福建省应着力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人文素质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积极寻求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近年来,福建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寻求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的支持与指导。去年福建省政府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签订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发展合作协议》,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福建大力支持。福建省文化厅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签订了《文化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作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福建支持与帮助。通过部省合作协议的签订,福建借助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不断繁荣发展文化艺术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一批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以上大奖,持续保持了福建省舞台艺术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舞台艺术获得“五个一工程”奖2项,文华大奖特别奖2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1项、入围剧目(年度资助项目)4项,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4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6项;连续六届摘得“梅花奖”,1人获“文华表演奖”;连续三届共4部剧作获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6件作品入选参加全国漆艺展并获奖,一批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术大展。福建省原创歌剧《土楼》作为唯一省级艺术院团创作剧目受邀参演国家大剧院第四届歌剧节。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福建音乐周”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福建音乐艺术发展丰硕成果。成功举办了第四、五届福建艺术节,第二十四、二十五届全省戏剧会演,第一、二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福建省第三、四届曲艺节,两届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首届福建大剧院艺术节,首届全省群众文化激情广场歌咏比赛等。成功承办了由文化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第十四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这些文艺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丰硕成果。仅去年举办的第五届福建艺术节就推出优秀新创戏剧剧目30个、优秀新创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类剧(节)目18台、优秀新创曲艺曲目86个,这样的规模和水准在目前省级所办艺术节中并不多见。同时,福建省积极探索推进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办的模式,发挥文化类社会组织在公益性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如第五届福建艺术节就采取政府资金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节模式,“两岸画家画福建”系列活动采取政府主办、社会组织承办的模式,都取得良好成效。
“当前,我们正在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文华奖’、‘群星奖’评选、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全省文艺院团和优秀剧(节)目参演参评重大文艺赛事,争取取得好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不断提高艺术作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量;遵循艺术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加强艺术院团建设,提升院团实力;加大艺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特色剧种、濒危剧种的抢救保护、研究和传承,加快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的创新和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精心打造一批文化节庆、文化会展等文化品牌和文化创新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演艺、娱乐等设施和技术,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效融合。”陈秋平说。
福建省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几年,福建新建和改造一批文化设施。实施“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图书馆延伸服务,艺术扶贫,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下乡直通车,群众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建设等惠民工程。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举办讲座、展览、“全民读书月”等多种形式公益活动,最大程度地让馆藏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共享。福建艺术扶贫工程、村级文化协管员建设、福建省图书馆“东南周末讲坛”、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成为福建公益文化事业的知名品牌,并获文化部群星奖。厦门市入选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和福建省村级文化协管员培训工程入选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博物馆、纪念馆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形成国家和省一二三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专题博物馆和社区(生态)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类别多样、主体多元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今后,福建省将继续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