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交通部、国家旅游局也宣布了系列惠台措施。其中,最为大陆民众关注的,自然是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新增沈阳、郑州、武汉、苏州、宁波、青岛、石家庄、长春、合肥、长沙、南宁、昆明和泉州13个试点城市。
2008年7月18日,经两岸协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改写了两岸旅游单向交流的历史,标志着两岸进入双向交流的新阶段。
近五年来,大陆试点启动了北京、上海、厦门等13个城市居民赴台个人游和海西地区20个城市居民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游;大陆赴台旅游人数从2008年的5.5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97万人次,年均增长105%,累计赴台旅游人数达到580万人次。
作为海峡论坛的东道主和台胞重要祖籍地,福建在每届海峡论坛上也都会发布相关对台惠民政策。
在本届论坛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宣布,为进一步推进闽台交流合作,今年福建省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为台资中小企业提供助保金贷款;设立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鼓励闽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台资企业和对台科技合作企业的科研项目;设立漳州市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为台湾居民在福建申请台胞证和签注开通邮政快递服务;为外省在厦门暂住人员赴金门旅游办理证件及签注提供便利服务。
在前四届海峡论坛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会同相关部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发布了93项对台惠民政策,涉及两岸人员往来、经济合作、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权益保障等方面。在本届海峡论坛上,这些政策整合打包展示,成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一大见证。
两岸同胞说亲情 青年携手中国梦
海峡论坛一直是两岸民众共叙亲情的桥梁纽带。如历届海峡论坛,本届海峡论坛继续举办四大板块28项活动,促进两岸民众直接交流。内容更充实,领域更广阔,交流更密切。其中展现出来的同胞亲情,令人感动。
台湾一些村落所冠籍的地名,与大陆祖地“同根、同源、同名”被称为“同名村”。这既是台湾同胞铭记祖籍地的心情体现,也是两岸历史渊源的见证。本次海峡论坛增设“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 “为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之间共同的祖先及祖地再一次产生连结性”。
来自基隆大岞村的八旬老村长张细山,就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细叙基隆和泉州崇武两个大岞村的故事。
“我的祖先是从泉州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来的,他们带来先进的农业、渔业、手工业、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积极协助台湾的开发建设。”张细山细数闽台“大岞村”的同根、同源、同名。
张细山说,基隆大岞村村民也始终铭记自己的根之所在,他们建起妈祖庙,并按祖地大岞村的习惯,把庙宇称为“大岞东宫”;从1988年,基隆大岞村民众每年都到祖地进香,“家乡的变化实在大,让我们越来越感亲切。”
张细山追述道,第一艘前来大陆靠岸的台湾渔船就是1971年在大岞村的崇武港上岸,而泉州大岞村也是第一个向台湾提供渔工的。“两地渔民亲如兄弟,共同开发远洋渔业,为繁荣两岸的经济作贡献”。
说到动情处,老人大声疾呼,“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祖先是从大陆来的!我是泉州人!我是惠安人!我是大岞人!我们都是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在海峡论坛大会上也得到两岸同胞的一致响应。
“‘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而身为社会中坚分子的青年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与主要的实践者。所以我认为,青年梦,就是中国梦;而中国梦,更是青年梦。” 台湾青年创业总会理事长许旭辉如是阐释他对“中国梦”的理解。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上任时曾经提出‘中国梦’的构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许旭辉说,实现“中国梦“,青年人责无旁贷。
许旭辉以“敢梦、筑梦、圆梦”六字呼应“中国梦”,并期待两岸青年共同“筑梦、圆梦”。他表示,成立41年的台湾青年创业总会一直以来都鼓励年轻人要勇敢做梦、努力筑梦,才有机会一圆梦想。
“未来,青创会也愿意挺身而出,站在两岸青年社团交流的最前端,以‘大家帮助大家’的创会宗旨,深化两岸青年在经贸、文化等交流合作,凝聚两岸青年的思想与共识,培育更多青年领袖人才,共创两岸双赢新格局。”许旭辉说。
他认为,只要两岸青年社团都能够走向对方、理解对方,必定能创造出更多的对话、交流及合作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建构一个良性而且有效的长期合作平台,让更多的两岸青年在这个平台下尽情发挥、热情奉献,创造自我更大的价值。
六月的海峡,亲情涌动。海峡论坛虽然已告落幕,但两岸民众的亲情乡情永远是海峡之上跨越两岸的桥梁;两岸交流交往的大潮,在海峡之中永远不会落幕。(陈悦/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