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偏远的闽西北山区客家古邑明溪县盖洋镇湾内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山村,经过村委会十余年的努力,规范民主管理,把紧村财,修建公路,引进境内外企业发展经济,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为山区贫困乡村树立了样榜。中共湾内村委书记王忠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湾内村是闽西北客家地区新侨乡,村委要带领村民致富,努力建成海西美丽乡村。
村委会为新侨排忧角难
秋日的早晨,记者驱车从县城出发,顺着一条坦荡荡的公路驶进了湾内村,这里青山环绕,一泓潺潺溪水中流。公路两旁,绿色田畴和茂密的林木间,映衬出一座座崛起的新楼,犹如徐徐展开一幅美丽新侨的画卷。
王忠辉书记告诉记者,整个湾内行政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2230多人。自古以来,因交通闭塞闻名,重山叠岭,小路羊肠,山村农民祖祖辈辈靠的就是土地,这片土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山民。过惯贫穷、寂寞生活的村民们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过日子,因为山路难行,许多村民终身都没有走出过大山。
改革开放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再也不想守住千年不变的大山,他们不仅走出山乡,而且还走出了国门。据统计,这些年来,全村已有600多名青年到全国各地打工、经商,130多人果敢地跨越国门,到国外闯荡。明溪县是闽西北山区出国闯荡人数最多的县,有“八闽旅欧第一县”的称誉。许多年轻的湾内村民从1997年开始,跟随在国外打拼的亲朋好友走出国门后,主要是从事打工、家庭小作坊、超市等行业,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国外激烈的市场上取得了立足之地。
这些出国人员的足迹主要是分布在意大利、德国、巴西、匈牙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的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有了财富的积累,独立创办公司成为老板,成为新一代的海外闽商。他们秉承闽商精神,爱国爱乡,在富裕之后,开始反哺家乡这块生养他成长的土地。如:在巴西创业的王奠兴先生现任巴西苏珊集团董事长及巴中工商联谊会会长。在他们出国富裕之后,看到地处山区的家乡目前教育仍然跟不上形势需求,慷慨地捐出了50万元人民币支助家乡发展教育,并表示今后村里有什么公益性的重要建设要告知他,他都会尽绵薄之力。
由于出国人员多了,每年会给村民带来800多万元人民币的收入,繁荣了侨乡经济。许多村民纷纷盖上了新楼,并美化了环境,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然而,出国人员多了,村中的留守子女也多了,许多出国人员把子女留在了家乡由父母带,为能让下一代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大部分留守的老人都带着孙子、孙女搬迁到县城就学。但县城的生活给出国人员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为减轻出国人员的经济和思想负担,同时又能让村中留守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村委会努力争取上级拨款200万元资金建起了一座环境幽美的村小学,引进了师资;同时还投资120万元新建一所幼儿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以保证村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即可在村中就读,解除了出国人员的后顾之忧。
美丽村官引领村民致富
湾内村人少地多,全村有土地26000多亩,其中山地22000亩,人均有10余亩土地,随着出国人员和到全国各地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村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显现。
为发挥土地种粮优势,今年41岁的村官王忠辉团结村委一班人,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主动对接县“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以粮食、烟叶、茶叶、绿化苗木、林竹等为主业的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发展格局,带动村民致富。
王忠辉中学毕业回乡后,志在为村民致富贡献知识。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任村官,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期间曾经闯荡省城福州创办过企业,积累了经验。1997年被任命为中共湾内村委书记后,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走致富道路。在他带领下,村委会注重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听证会制度,采取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警务公开的制度,同时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按程序定期公开村财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