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台生多为台商子女,专业相对集中,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一是专业相对集中。台生报读专业以美术最多,局限于美术、建筑、国际经济与金融、工商管理、外语等专业,最近几年旅游管理、华文教育也开始有少数人报读。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二是台商子女占多数。早年招收台生以岛内学生为主,人数在每年40人左右,但是随着后来大陆其他院校也开放台生就读,华大招收台生数出现波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招进修生为主人数仅在每年20人左右。近年来,华大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派招生工作小组分别赴广东、上海、江苏等台湾生源聚集地开展招生宣传系列活动,并在台商聚集较多的地方如昆山设立招生点,每年招生人数40名左右。现在华大的台生主要是以上海、广东、福建三地的台商子女为主,而且女性学生偏多。
三是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对台生只能普及化教育,难以精英化教育。总体而言,大部分台生学习努力,由于两岸教学要求不同,整体看学习成绩不大理想。与大陆学生差距大,比东南亚留学生好点,但拔尖人才少,至今只有一个从本科考取本校硕士。
四是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泉州是台湾同胞祖籍地之一,有着五缘优势,台湾汉族同胞中约44.8%近900万人祖籍泉州。台生在华大生活适应性良好,在学习之余,他们与大陆师生热情交流互动,对学校组织的联欢会以及志愿者、义工等活动都能踊跃参加。华大台湾同学会每年举行了十几项活动,如篮球联赛、羽毛球、网球赛、游泳比赛等,台湾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这几年台湾学生参加中秋茶话会和夏(冬)令营活动的人数都在100人以上。
五是政治倾向低调。目前,两岸人民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台湾学生对大陆有一定的误解,对大陆有一个认识过程。对涉及两岸关系的话题,他们总体淡化,不会很敏感,来自岛内的学生会比较谨慎,而台商子女,由于他们中许多人初高中在大陆读书,熟悉大陆情况,比较会畅所欲言。
大陆发展的影响是台生来华大读书的主要原因
1、大陆发展的影响和华大区位优势的吸引。改革开放以来,随之来大陆特别是来福建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泉州地区有台资企业1450多家,且举家过来的台胞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孩子在大陆读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也选择在大陆就读已成为常态,因此选择在大陆上大学也就水到渠成。华大位于泉州,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语言相通,来往台湾便捷又经济,借五缘独特优势,又有多年侨校的办学经验,自然成为台商子女首选学校之一。如泉州台商协会原会长郑建良的儿子郑宇辰从小就在泉州生活而考进华大读书。
2、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聚集效应。华大现在在校学生有3万人,来自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许多台胞送小孩来华大读书,是因为华大能为其提供交友平台,从今后发展需要,可结识更多的大陆学生,为其今后在大陆发展建立更多人脉关系。如2009级台湾学生黄郁棠、2011级徐健安提到:“在华大我认识了许多朋友,过得很愉快!”同时,台生的聚集效应也是吸引台生来华大读书的一个因素,亲友、兄弟同读华大的现象颇多。华大从开始招收台生至今已经出现十多对兄弟姐妹都在华大就读的佳话。如台湾的陈雯茜、陈雯莉姐妹同读华大。
3、特殊的侨(台)生政策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华大是一所面向华侨和港澳台招生的外向型学校,提倡“宽容为本,和而不同”政策,面对着留学生、澳港台、大陆学生三个群体,他们本着“纪律上一视同仁,教学上区别对待,生活上适当照顾”的原则,这是吸引许多台湾来华大就读的主要因素。台生入学分数低,而且还可以降分,入学后台湾学生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转专业。同时,华大专门制订了《关于外境生学籍管理的若干规定》,实行完全学分制度,并根据台生的实际情况,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台湾学生采取不同于大陆生的要求。如学校对台湾学生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进行专门设计,教学单列;英语、计算机语言和汉语的教学上适当加强,并注重技能训练。在教学方式上,公共基础课程单独编班上课,实行小班教学。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