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11、12期

创二代陈泉宏的华美转身

2014年01月07日 16:0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1岁,陈泉宏从台湾台中来到大陆,跟随父亲创业经商,如今也已21年。从包厂下单到生产制造、又到国际贸易、再到全球投资,陈泉宏传承着泉州人爱拼会赢的智慧,未雨绸缪,一次次顺利实现了产业的华丽转身。

  “台湾人是新游牧民族”

  1992年,服完兵役的陈泉宏来到上海,跟着6年前已到这里创业的父亲陈勉吾学习经商及管理技能,“当时的上海还能看见粮票的尾巴,而我算是当时上海最年轻的台商。”

  “爷爷给我起的陈泉宏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回到泉州,并将陈氏家族发展得更宏伟壮大。”陈泉宏说,他从爷爷口中得知,老家就在泉州涂门街上,但当父亲1985年到那里考察时,发现投资环境尚欠成熟,第二年便到了上海,开启创业路。

  当时,父亲将大量海外制鞋订单带到上海,承包当地的制鞋工厂给予所有订单并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最颠峰时同时有三家企业。

  陈泉宏来到上海的第二年即1993年,上海市用工成本开始攀升。父亲认为那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优势,便转到广东佛山投资办厂。

  “台湾人是新游牧民族,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陈泉宏笑称。今年8月底,到福州参加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研修班期间,他也抓紧来闽的机会,除了了解福建区域优势和优惠政策,也努力寻找适合投资的项目,希望能尽快完成爷爷对自己的期待。

  产业五次顺利升级转型

  “父亲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外资,而是一直在试图融入本土。”在陈泉宏看来,正是这种思维助力企业在竞争浪潮中脱颖而出。

  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尝试性地创立“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贸易形式,陈泉宏和父亲在广东的工厂也不例外,“或许你很难想象,最初甚至连鞋盒内包鞋子的一张纸都是从外面进来的,因为大陆产的质量达不到出口要求。”而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成长,“能在本地完成的原材料采购就一定要在本地完成,”这不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可加强与本地行业企业的交流与沟通。父亲还告诉陈泉宏,做为一个企业家,除了赚钱还要对地方有所回馈,回馈的方式不局限于捐钱或纳税,还要给本地企业机会。

  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三来一补”的形式已逐渐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而在2004年,他们的公司虹大鞋业已基本完成原材料本土化。这一时期,公司还吸引了来自上海、四川等地的优秀人才成为中高层干部,完成了领导干部本土化。虹大鞋业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加入广东省鞋业商会的台企,陈泉宏也成为广东省鞋业厂商会常务理事。

  第二年,公司再次转型升级,将一些生产项目切割出去,公司则在资金、设备、订单等优势方面提供支持。紧接着,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制鞋业的辉煌期,利润成长已有所下降,2005年第三次转型便是成立了丰源国际贸易(佛山代表处),利用长期累积的国际市场对其认同与信用,将生产与销售分开。

  到2007年末,虹大公司的纯利润由2005年的6%降到4%,而丰源贸易的效益已超过了生产制造为主的虹大。此时,陈泉宏的太太洪屹向家族提出第四阶段的转型思路——将工厂卖掉。2008年6月,在金融海啸爆发前3个月,一个上千人的制鞋厂顺利转型升级为仅有8人的贸易公司。陈泉宏庆幸家族的资金没有被海啸淹没。他表示,“企业家不是要规模经济,而是要效益经济。”

  然而,贸易始终是贸易,既不是生产,也不具备通路实力,业绩难免摆动。为此,陈泉宏和太太开始了第五阶段的转型,成立佛山市宏屹贸易有限公司,将父辈在生产制造领域积累的资金,用于全球化投资。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