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除了材质大小,微雕刀具是很重要的。早期微雕门类较少,随着微雕艺人技艺的不断提升,艺术家不断对精密细微的刀具进行改造,毛新华也率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微雕刀具,用日常缝衣服用的针改造成有6个面的雕刀,这样刻出来的字显出了犀利的刀锋。
微雕就要在“微”上下功夫。毛新华说,为了不浪费石材,他最早用米粒训练雕刻,但米粒有时候会雕断掉,有时候会划到旁边去,所以他整整花了两年时间用自己的手指头“拼刺刀”练就了指力。之后,他开始用有机板进行微雕创作,在微雕技艺练到一定熟练的水平后,才用寿山石和象牙进行微雕创作。
作为艺术家,总是喜欢在一种清静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就像陶渊明喜欢那种清静的隐居生活一样,为能全心全意进行艺术创作,毛新华选择在明溪县南山脚下盖了一幢房子,四周山青水秀,绿韵环绕。他不仅在这里居住,而且还开垦了良田,种了蔬菜和水果,生活在诗情画意中,增添了他的艺术氛围。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百倾良田绕室前,进室六艺神怡添。隐居此处世无争,半是农夫半是仙。”来形容自己浪漫而美好的田耕和艺术创作生活。每天深夜,四周村民家中灯火已经熄灭,而唯独毛家庄园里亮着一盏灯。毛新华说,此时创作不受任何干扰,是他搞微雕创作的最佳时间。有时为一气呵成一件作品,直到天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毛新华的微雕技艺获得勇猛精进,其雕刻技术和作品先后五次破世界纪录。他的微雕作品“唐诗三百首”把67000多个汉字集中在高9.4厘米宽分别是3.3、3.4、1.7、3.4厘米的4个不同的印面上,微刻的草书如行云流水,让人惊叹。他把近7500个字的“孙子兵法”刻在3.8厘米×10厘米的方印里;在仅长1.8厘米、宽0.2厘米的象牙片上雕刻出100匹飞奔的骏马,以及在4×4厘米的印面中微刻着《水浒》108将人物,各具形态,栩栩如生,不禁令人拍手叫绝。
毛新华现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精微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蒙眼微雕创始人。在2012年岁末访台期间,他不仅带去了自己的代表作,而且所到之处都当场亮出绝活,让台湾同行大开了眼界。新北市一位热爱艺术的老人在参观毛新华微雕作品后感叹说,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头一次看到如此微小的雕刻作品。台湾印石收藏家协会理事长郭上平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当即拿出一方价值568万新台币(约100多万元人民币)的朱砂红寿山石印章要求毛新华在印章上刻一首唐诗,毛新华当即刻下35字的《登鹳雀楼》,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去年10月,他应邀赴日本东京画廊进行微雕、书法、美术技艺探讨交流活动,引起日本同道大开了眼界。期间,他创作的微雕、书法、美术等3件作品被熊本市博物馆收藏。【陈国明(首席记者)/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