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一百台币充值悠游卡,因为纸币稍有皱褶而总是没法塞进充值口,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位等在一边的先生主动说:“我有新币可以跟你换旧币。”没有丝毫怀疑,很容易解了我燃眉之急。
请台湾作家桂文亚姐姐吃饭,她带我们去一家“猪脚大王”吃卤肉饭,店面简朴——台湾许多这样的外食店,简单美味。桂姐入店后,店主像亲人回家似的招呼。桂姐放好伞,挂好大衣,款款坐下,不让孩子们先扑上去独吞,而是等到菜都上齐了,请店主拍一张合影,才招呼大家一起吃。记得在她家墙上,有镶在镜框里的便签字:“就算是你的肚子饿扁了,得到食物时,也不要狼吞虎咽。(这是我的母训,可引申至任何情况。)潘人木 1999年11月。”还有一张是桂姐母亲写给她的:“人老化的过程中,最了不起的并不是岁月累积,而是能够维持一颗年轻的心。——英国文人王尔德 给热爱的文亚爱女 新年礼物 妈妈 1995”,每次拜访桂姐家,这两张便签纸都让我驻足品味许久。这两句话似乎道出桂姐年近70仍举止优雅充满天真活力的原因。当我向桂姐表达对台湾的人情味强烈好感的时候,桂姐缓缓地说:“其实,台湾人未必都是那么好的,我也遇到过不怎么好的台湾人。”
也许是我的感觉过于肤浅,像机车一样在台湾的表面飞驰而过,嗅到的是一些人情味,而散发出人情味的载体——一个文明、互相尊重的社会秩序,才是更重要的吧。讲规则、有秩序、尊重他人和法律,人情味儿自然回归。是人,都会有人情味儿的。个人的文明是整个环境的秩序井然中渗透浸润而成。
想做一个真正的本地人,除了体验风土人情,还须探访此地历史遗迹,了解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因此,我循着电影《赛德克?巴莱》的情节来到南投县仁爱乡雾社地区寻找台湾历史记载中少数民族抗击日军侵略可歌可泣的一幕。
沿着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开车进入群山之中。路两边的山崖兀立,紧迫相逼紧,窄处似乎伸开手可以触到两边山崖。如此险要地形一直延续到“人止关”。过了这一处关口,再往里面,就是雾社地区。100年前的雾社地区为少数民族各族群的自治领域,统称赛德克族。汉人到此止步,由通办协调做以物易物的交易。1902年少数民族在这里和日军爆发第一场正面战役并取胜,后来日军数次试图打通人止关通道进入雾社地区,都以失败告终。在1930年发生雾社事件起义对抗日本人统治后,赛德克族首领莫那鲁道放弃人止关,诱敌深入山林地区,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严重,而赛德克族参与行动的各族群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遭到灭族,首领莫那鲁道且战且退,退至出生地那赫坡,自尽于窑洞内。3年后被发现遗骸,制成标本陈列在帝国大学(现台北大学),直到40多年后,才被迎回故里安葬。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