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
闽北地处闽江上游,随着造纸和竹木工业以及禽畜养殖业的发展,致使闽江上游水域污染严重。近年来,为配合生态省的建设,中共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已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13个,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20.5万吨/日,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该市完成了《南平市规模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南平市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新划定了闽江干流(闽江、建溪、富屯溪、沙溪)沿江两岸1公里、支流沿江两岸500米范围为禁养区,划定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范围,严格要求各县(市、区)根据“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划分和土地资源可载畜量来规划发展养殖业,并规定各县(市、区)、各乡(镇)生猪出栏量不得超出修定的生猪最大出栏量,特别是延平区对重点畜禽养殖乡镇应严格把关。
截至2010年底,全市禁养区规模养猪场和养禽场整治已基本完成,其中112家生猪养殖场已完成拆迁关闭,涉及生猪12.1万头、养殖面积16.83万平方米;完成拆除养禽场2家,面积1200万平方米 、0.52万头;奶牛场已搬迁2家,面积2.84万平方米 、0.268万头。全市禁建区规模养殖场503家,拆除15家,开展治理488家,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
此外,南平市列入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安装的水电站共有18家,电站的数据采集与数据终端都已顺利实现了对接。停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原已审批(核准)但尚未动工的水电项目,一律不得开工,收回开发权;已开工但未经土地、环评等相关审批的,一律停建。
生态产业撑起绿色发展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平市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近年来,该市围绕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将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产业发展特色优势逐步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其次,随着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南平市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增创绿色发展优势。
在发展生态建设中,南平市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从本市实际出发,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建设绿色新区,保护绿色生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走出一条具有闽北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努力把南平市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