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台北的主要街道,我好奇曾经在台北的小巷,吹小喇叭叫卖豆腐的福州人如今又在做些什么呢?当我还在读中学时,班上有个女同学中学未毕业就急着嫁去台湾了。那一别就此杳无音讯。这一次在台北一家便利店,我意外遇见一个女店员也是20年前嫁到台湾的福州女子。她与我一番亲切交谈后,十分感慨如今大陆发展那样好,可惜不能再以福州居民身份回去了,遗憾无比。我出于对她生意的支持,很慷慨地买了她店里的翡翠玉镯。她不断保证是A货,一定不会骗老乡,更对她的同事说:“以后我们回内地要低调一点了。”我出门时,她望着我的殷切目光中有着一丝欲说还休的不舍。回福州后经专业机构鉴定,在她店里买的翡翠居然是B+C货,让我实在难过,原来老乡见老乡不是两眼泪汪汪,是宰你没商量。
这次在台湾,我感受最深的是台湾的安静。这里的街道和餐厅里都没有播放音乐。因为每个人喜欢的音乐不一样,所以在公众场所播放音乐几乎等于制造噪音,尤其高分贝的噪音则是人的精神杀手。公众场合,我也没有看到台湾人聚集一起大声喧哗和呼叫。所以,如果出现此起彼伏的鼎沸人声,就知道那些人不是台湾人。我想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教养出来的,大家形成了集体意识,就是争做优雅的文明人。如何优雅文明呢?比如台湾的厕所。早期中国女人觉得如厕是很不体面的事,所以教养较深的淑女一般不在公众场合如厕。为了方便这些淑女如厕,尤其席间如厕,若是对着男士起身说去解手是多么羞人尴尬的事,说成去补妆则文雅很多,于是台湾的厕所既不叫厕所,也不称为卫生间,而名曰化妆间。既是化妆间,自然就不收费,且清洁工作随时有人在做。但在福州,有的公厕依然收费,这是早期延续下来的陋习。福州1949年前,街道每一段路就有一个茶亭供人休息。富贵人家的妇女出门在茶亭歇脚时,便有附近民房的妇女出来请贵妇去她们家中方便,这样便可赚如厕费,而且贵妇和淑女不屑或耻于讨价还价。后来这也成为一个营生的行当。如今台湾的景点厕所,由于来台湾旅游的内地游客特别多,队伍排得像长龙,所以台湾贵妇和淑女大约觉得这样如厕很不雅观,应该是不愿意排队如厕的。我留心观察了一下,真的几乎没有。虽然这些都是极琐碎细节的事,可这正体现了不同城市人的文明教养和城市风貌。我想福州距离台湾这么近,两岸的山水风景、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都相近,我到台湾来自然不完全为了看风景,主要还是在意它传承较良好的传统文化民俗,由此发扬提升的人文素质。
台湾兴盛宗教文化,但佛教的僧尼很少出现在大街上。电视上则有专门播放高僧为教徒解答佛经教义的节目。虽说释迦摩尼希望出家人都要放弃财产去乞食度日,然而如今有些僧尼并不遵守清规戒律,上街是行骗讹诈的,让人心生厌恶。所以,在福州遇到僧尼来讨钱时,我总是避而远之。而在台湾,我几次遇到基督教徒。她们没有积极地来拉我入教或宣传基督教义,只是在那里唱圣诗而已。第一次是在台湾中山大学附近的景点。一个模样清纯的女孩在轻轻地、陶醉地唱着圣诗。我看到了她心中的虔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顾自安静地唱着,仿佛在祈祷,我则悄悄地听着,好似在听天使教诲。第二次,有4个女孩坐在日月潭的一家便利店门口,捧着午餐盒饭。吃饭前,她们先开始唱圣诗,或单个唱,或三五个和声唱,唱得那么忘我愉悦,脸上发出的那道圣洁光彩犹如婴儿初生时的可爱纯真,教我十分着迷。我想,在慈善的世界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通用语言,当大家齐声唱着圣诗时,向往着真善美时,那首歌是哪个国家、哪个信仰的人写的就不重要了。我喜欢这种善的氛围,即使有声音也觉得是悦耳的安静,让我觉得做人轻松、简单、快乐。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