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举行的第15届海交会上,由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受到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与会的市长们表达了一致的意见,力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主题: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出访东盟等国时,也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途经广东、广西合浦、越南中部南部、泰国佛统、巴蜀、缅甸丹那沙林、印度康契普腊姆及斯里兰卡等,返回时经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等城市。
论坛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邀请“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境内外相关城市的市长及代表团,知名专家、经济学家参与,就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机制进行磋商。
本次论坛上,共有12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分享对重振“海丝”辉煌的期盼,同时不忘聚焦产业合作,从各国家、各城市以及跨地区互补合作等多个层面,尝试解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共赢。
主办方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为中国—东盟全面深化合作找到新的契合点,更多的利益共赢点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
魏建国:“海上丝绸之路”是合作共赢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上对中共中央做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作了深入的解读。他指出,“海丝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文化之路、旅游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路。
纵观人类的历史发展,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崛起,都经过了一个从绿洲经济到江河经济到陆桥经济最后走到海洋经济。魏建国说,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陆桥经济发展到海洋经济,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第一,机械制造业第一,目前有145个国家对中国贸易占对外贸易第一位。在全球400种大的商品类中,产量最多的,中国占了222种。为此,中国和平崛起,必须要有一个大的战略——海洋经济。
谈及中国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如何发展,魏建国认为,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这个线从中国的福州起点,通过这个线把东盟、欧盟、阿盟纳入,最后走向非盟,就是通过一条线把沿海97个城市和港口尤如珍珠一样串起来,形成一根项链。这样,97个港口就能共同享受中国和平崛起之路所给的利益。同时,通过这条路,打造中国跟这些国家利益的共同体,责任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可以把海西经济区整合起来,以一个省作为起点,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魏建国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选在福州举办,是因为与广州、浙江、江苏等省份的城市相比,福建区域优势,特别是海峡两岸的海上优势明显,海峡两岸合作,对丝绸之路的发展更有利。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