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交流的领航者,是“海丝”沿线国家海洋合作的重要枢纽城市,福州市新区的开放开发也为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海丝起点
据史料记载,汉置东冶港,将福州开辟为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港口,唐中期至五代,福州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三大贸易港口。宋元时期,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东至高丽、日本,南到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等国家和地区,西抵南亚诸国及西亚、非洲。明代,福州港口取代泉州港的官方港口地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和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郑和七下西洋皆以长乐太平港为基地,明清时期,福州成为中国与琉球贸易的唯一口岸,晚清,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
迴龙桥与邢港码头、东岐码头、圣寿宝塔、怀安窑址、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天妃灵应之记碑等,这些“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生动展现了9—10与15—16世纪的杰出成就和东西文明交流互动、共存共荣的历史风貌。
2000多年来,来自西方的茉莉花从印度传入福州,与东方的茶结合,形成了福州的茉莉花茶,这更是有力地印证了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南京、扬州、宁波、泉州、漳州、蓬莱、广州、北海和福州等九个城市联合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福州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区域综合枢纽和对台“三通”的主要港口之一,是福建省三大“港口群”之一。截止2013年12月底,福州港共有码头162个,万吨级以上46个,5万吨级以上19个,10万吨级以上14个,通过能力11833万吨,旅客188万人次,福州港最大集装箱靠泊15—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此外,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4号、5号泊位最大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
福州港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与东盟国家、台湾港口之间的对接,打造成联接东盟、台湾和内陆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交通保障。
物流枢纽
随着近年来海陆空港的建设力度加大,福州市物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已荣获“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及“福建省示范物流节点城市”称号。2013年,福州市物流业增加值256.6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1.98%;拥有各类物流企业2481家,共有30家物流企业通过A级评估。其中,5A级物流企业有4家。目前,福州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为重点的对外联接通道基本形成,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投资亿元以上的物流项目近50个。
今后,福州市将积极向国际申报“保税船舶登记制度”和“启运港退税试点”,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航运枢纽,推动福州成为进口东盟水果、水产品的集散地。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推进与台湾、东盟国家海陆运输信息互通、海陆空原产地管理的互认、检验检疫标准和结果互认。并依托福州港江阴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积极推动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台中自贸港区共同打造海峡两岸汽车运营中心,带动两岸及东盟汽车产业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