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手段推进扶贫,是福建省农科院的服务“三农”的重要措施之一。2014年该院将服务挂点的屏南县棠口乡孔源村和代溪镇南山村,促进两个美丽乡村建设,并突出蔬菜和食用菌两个主导产业,提升果树和茶叶两个特色产业,并开发屏南县服务“三农”地理信息的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推进科技支撑种养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和引导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三产”联动,并针对性培养乡土人才、乡村治理、生产与营销组织,汇合三种帮扶脱贫途径即智力扶贫、机制扶贫、整合政策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扶贫。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需求,扩大设施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水平,立足农民增收,拓展培训内容。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设施农业技术员、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人才。利用福建省农科院“三农”科技服务呼叫中心、远程视频服务系统,移动手机服务系统,开展全天候远程咨询指导,加强“农场主学院”运作,招收农民进入现代设施农业样本工程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专家指点,总结经验,独立经营,培养独立工作技能和经营能力具大专学历农的场主。
此外,以三农服务呼叫中心为载体,建立农业小户分散特产档案目录,制作特产样本,组织产品推介,实施农企合作、万村专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连锁经营、网路配送等,帮助推进农业小户农产品销售,最终建立“农业小户特产网”,衔接于网络销售。
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今年初,福建省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通过选择自主创新品种,加快创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助力农民增收。
种业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为应对“洋”种子竞争,我国大力加强种业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步伐。2010年12月,福建省政府决定每年拨专款5000万,连续3年,扶持区域特色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莲雾和红绵蜜柚、优质高产苦瓜、名贵中药材金线莲和铁皮石斛、白羽半番鸭和海兰蛋鸡、石斑鱼和罗非鱼、杉木及珍贵树种等10大种业,由福建省农科院牵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等5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2011年,福建省总投资1.5亿元启动了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由福建省农科院牵头,福建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厅、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实施,强化种业企业、专业农户的结合,带动企业投资20亿元,强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注重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福建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等平台29个,举办技术培训224期,培训2.7万人次,建立种苗繁育、示范推广和规模化健康养殖基地400多个2.9万亩,示范推广辐射带动110多万亩。形成热带莲雾最北缘产业带6000亩,助农增收4.7亿元。苦瓜种苗成为蔬菜种业领头羊,每年推广6.5万亩。金线莲、石斛成为特色资源开拓者,年培育金线莲、铁皮石斛瓶苗12亿株居全国第一。繁育罗非鱼苗种3.97亿尾,居全国第三,成为大宗水产的牵引车。建成存栏10万只海兰蛋鸡父母代蛋种鸡场,年供苗1000万只,供种率达到90%,成为蛋品产业保护神。繁育杉木无性系组培苗、扦插苗8392万株,占造林种苗80%,成为绿色八闽造福人。突破石斑鱼苗种全程繁育技术,供苗7116万尾,成为石斑鱼苗种技术创新的拓荒者。繁育白羽半番鸭种苗6180万只,生态养殖3900万只,建成自动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年产冻鸭7.8万吨,产业成为农业工业化楷模。生产珍贵树种苗木48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成为四绿工程财神爷。繁育红绵蜜柚苗木538万株,形成地标柚业推进器,促进柚定品种结构调整。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首席专家刘波介绍,首期种业工程实现助农增收56亿元
从今年初开始的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选择适应现代设施种养的蔬菜、食用菌、花卉、林木、果树、药材、贝类、蛋鸭、鱼类等10个自主创新品种,开发先进设施装备和配套技术,加快创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产业化步伐,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遥远.文/献光.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