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第10期

千年宝林:中秋拜月祈福中华民族富强昌盛

2014年11月07日 09:4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月是期盼,月是牵挂。今夜月圆如盘,我们同聚宝林禅寺,共度美好时光。月是思念,月是圆满,今夜,月光如水,我们感受月光三昧,普照乾坤境界。”这是今年中秋佳节福建省连江县宝林禅寺举办第11届中秋拜月祈福法会上,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宝林禅寺住持悟演法师在今年以“盛世梵呗”为主题的中秋拜月祈福法会时说,千年宝林通过法会祈福伟大的中华民族富强昌盛。

  中秋拜月于周代盛行

  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但祭月仪式从周代开始成风盛行。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2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3个部分,因而,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拜月的习俗长年不衰,每逢中秋晚上,人们摆好供品、香烛、水果、清茶拜月,而究竟拜月拜的是什么?拜月是寄托团圆和思念,祝愿家人幸福团圆 远在他乡的游子拜月,希望家乡的亲人健康、平安、快乐;也希望借此表达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中的亲人拜月,希望月神保佑远在他乡的亲人一切安好,明年能够团圆。 团圆的人家拜月,则是祈求年年有今日,岁岁如今朝,合家团聚,幸福相伴。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历代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至今我国各地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如今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然受宠,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