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抚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定县客家古镇抚市的“走古事”是客家乡村民间闹元宵的盛大狂欢活动,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以来,承传不衰,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抚市走古事与闽西其他客家地区走古事相比,更让人感受一种祥和的生活。
抚市的客家人高度重视走古事这一民俗活动,春节一过,抚市人就开始了走古事的筹划。从正月初七、初八晚上起,大鼓凉伞、花篮、舞龙、佯皋等古事每晚陆续在村里走门串户,给每家每户送去1年的喜庆祝福,家家户户早早备好了鞭炮迎接。到了农历十五、十六这两天,走古事的队伍会集中起来,加上装扮好的彩车,到镇上游街,去祖祠拜祭祖先。
白天的古事是在天后宫集中并祭拜客家先祖和妈祖。古事集中后,规模较大的有3场,正月十五中午是社前村赖氏,十五晚上是中在村苏氏,十六晚上是黄氏。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姓氏区别已不是很重要了,因为有很多别的姓氏、别村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古事队伍,参与了这一盛大活动。
抚市的走古事多以历代传说故事、戏曲及现实生活中人物或情节装扮,车载或抬着游乐。常见故事有“魁星点灯”、“桃园三结义”、“五虎将”、“六国拜相”、“七仙女下凡”、“八仙过海”等。古事中最具趣味性的是佯皋,又称水浒,故事源自水浒众英雄装扮成各式人物,去法场劫人的事,有扮偷鸡的、算命的、教书的、耍把戏的、瞎子、驼子、麻子、道士、二流子、和尚、男扮女装带孩子回娘家的小媳妇等。在踩街路上或开阔的地方有随机表演,如偷鸡、二流子揩油回娘家的小媳妇,麻子也上去凑热闹等,和观众互动性强,是相当滑稽搞笑,生活感很强的民俗,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集中后巡游的古事,既有“正神出巡”、“回避”牌、大锣等,也有墨镜、牛仔帽、着马甲、配猎枪的猎手等一起开路。古事配有繁复的土番乐、五色锣鼓,大点的古事棚会配一组,随行伴奏,民间韵味非凡。也有现代西洋乐队,圆号、大号等。古事棚上,不仅用上了彩灯,还可以出现笔记本电脑、可以玩手机、看电视、喝饮料,相当现代化、年轻化。这些即保存有民俗传统,又有洋为中用,体现了客家后代飘洋出海的全球视野和与时俱进,使民俗得到很好的传承。
古事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徒步走的、板车推的、骑马的、轿子抬的、三轮车踩的、轿车或小货车装扮成彩车载的,让人感受完整演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感。最受欢迎的是财神爷的古事棚,因为财神爷会沿途向观众派用糖果巧克力做的金元宝、金币、金条等。只要向他叫声财神爷,一般都会抓上一把向他抛过去,抢到的人非常开心,新年伊始图个喜气。
永定是闽西客家地区的著名侨乡,所以抚市镇客家走古事演绎的不仅代表纯朴民风,许多走古事还体现了客家山民下南洋的美丽故事如:“船板灯”,就是讲述客家儿女毕衣褴褛“下南洋”的故事: “龙太子”古事是表现客家人下南洋仰仗龙太子们保一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永定客家走古事的民俗,完好地保存有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体现了客家人飘洋过海谋生创业的艰辛历程,以通过这种习俗表现出客家先祖的勤劳善良、勇敢拼搏精神,以让客家后代记住客家的光荣历史,记住自己的根。目前,抚市走古事已经列入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