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在我母校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参加主题为“网络世纪·故里情怀”的漳州诗歌节上,来自台湾的诸位诗歌批评家在提交的论文中多次论及台湾诗人鲸向海,对与会的大陆诗人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以致我一门心思认定应该是“金向海”。研讨会上,鲸向海是作为台湾一个发源自网络的新生力量而被屡次赞许的。后来我在杨小滨主编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26卷上,才把鲸向海这个名字认准确,并且对此名字的象征意义很是难忘。
收入“大典”的鲸向海诗作有15首,我是在从家到公司的地铁上一口气读完的,可以说,这15首一改我内心暗存的偏见,客观地说,大陆读者对海峡对岸的诗人都暗存着一种偏见,借用那天聚会某个诗人的话说,台湾诗人的诗大都有着民国味,总是摆不开古典情绪。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那是因为你对台湾新生代诗人诗作读得不多的缘故。虽然如此,对来自网络的诗人我也有着隐隐的质疑。如今一读鲸向海的15首诗不禁暗自叫好,我们且来看他的一首短诗《怀人》:
我常幻想走在秋天的路上/一抬头就看见你/巨大,而且慑人的美丽/不断落下/却又没有一片要击中我的意思
相信读此诗的人都会被最后一句打动,诗的前四句,对“你”进行层层推进描摹,你巨大,你有慑人的美丽,你不断落下,既然是巨大,既然是不断落下,那总该有一片会击中我吧?但事实却是,没有一片击中我,并且看起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你”有意选择的结果。悲剧因此更为深邃。题目既为“怀人”,你就不单是“树叶”,而是“人”了。此人当是诗人心仪的“ta”。
鲸向海看来很喜欢借物抒情,在《爱情马戏团》一中,他借助马戏团中诸种动物的表演形态,缓缓道来逐一阐释何谓年轻为的是最终引出,年轻就是乐意在爱情的马戏团里为你“翻一辈子的跟斗”。
鲸向海被认为是台湾出身于BBS的诗人,在获得2012年台湾年度诗人奖的获奖词说他“以网络常用的俏皮、搞怪语法书写现代诗”,在我阅读的15首诗作中,1976年出生的鲸向海还是没能彻底走向“无解”写作,也就是他的诗作依然有它“可解”的成分在,只是在这“可解”中时时闪现出逆向思维的奇异和歧义。譬如在《征友》一诗中前面19行进行自我介绍,这介绍虽然有些无厘头但毕竟也是介绍,而在最后两行,他写到——
你锋芒而来/我将粉身而去
读者自然会在“锋芒”和“粉身”两个词汇间停留,它们一刚一柔,一阳一阴,使你摸不着头脑。同时,本诗既为“征友”,何以有人前来应征而“我”却赶紧逃离?我甚至从“粉身”和“锋芒”的对比中联想到此诗是否写的是“同志”之间的情谊。“我”寻求的可能不是阳刚男性,“我”甚至害怕阳刚男性,因此,当你“锋芒”而来,作为寻求“粉身”人的我,只好闪人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猜想。而诗歌的魅力也正在此,有标准答案或答案太过明晰的诗总是让人不过瘾,需给想象力留有余地方是有趣。
仿佛是为了映证我的如上分析,我居然从网络查找到这样一条信息,2007年,台湾公视诚邀五位纪录片导演分别以一首诗为灵感拍摄短片拼成一部《2007影像诗》,其中有一单元题为《沿海岸线征友》即是根据鲸向海诗作《征友》而来的,《征友》一诗的第18行是:
今在此沿海岸线征友
剧中情节则依托曾轰动台湾的将近百名男同志摇头轰趴的劲爆新闻。都市美少男小海(吴慷仁)游走在清醒与迷乱的界线边缘,沿海岸线,他拿自己年轻诱人的身体作资本,在不同“友人”(周孝安等)的怀抱获取短暂温暖,对于下一刻身处哪里落脚点又在哪里,他与许许多多有心无力最终只贪一时之欢的男同志一样,不知也不想知。
当我想寻此影片观赏时却是无论哪个网站都找不到了,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了这么一条网络语言“你要找的页面去整形了思密达,回来你也不认识,看看片库”?应该说,每次写台湾诗人都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因为得借助百度,常常是,我在百度某位台湾诗人时就会顺便百度到诸多与此诗人有关或无关的资讯,这对我的眼界也是一种丰富。
鲸向海毕业于长庚大学医学系,后在精神病院工作,他2006年出版的诗集就叫《精神病院》。中国诗人中曾供职于精神病院的诗人有李轻松。对一个作家来说说,有过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经历真是弥足珍贵,天才和疯子就是一步之差,哪一步,作品。有作品你就是天才,没作品你就是疯子。精神病人是没有作品的天才,天才则是有作品的疯子。且听鲸向海自述:每日待在精神病房中,虽然时而疯狂,但依然维持着分寸;尚保持着没有放弃任何事物(没有放弃医学也没有放弃睡眠以及冷笑话等等)而继续从事写作的纪录。
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鲸向海成名于网络所言不虚,他在百度上的活跃出乎我的意料。台湾的中生代、新生代诗人在网络上的内容并不多,但当我百度鲸向海,我可以轻易百度出他在豆瓣上的诗作,他的论文,这些,当然都是大陆喜爱他的读者默默奉献的。也许鲸向海本人并不知道。
2010年2月23日台湾的《自由时报》刊载了鲸向海的文章《这个时代要盛产的果实——游戏的诗,诗的游戏》,介绍了台湾诗坛现况。而在鲸向海为台湾诗人夏宇撰写的论文中我们再一次读到了他的诗学主张——游戏。我理解鲸向海的“游戏观”就是诗的自由与开放,诗的无所顾忌诗的无所不能。安琪[著名诗人]
2014-12-14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