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岸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同根同源存两岸,四十余年音书断。海峡风雨成旧梦,金门协议谱新篇。见证遣返两百次,转信寻人十万难。青少交流情常在,水上救援手相连。最是天灾无情日,台海一家爱永传。”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副部长孙志祥用这首诗回顾了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近年来的合作交流历程。
人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红十字人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因为对人道事业的共同关切,1990年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代表在金门岛上签署了《金门协议》,这也成为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别授权由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由此开启两岸交流合作的先河,实现了跨越海峡的人道合作互动。正是因为对人道事业的共同热爱,两岸红十字组织在联络与见证双向遣返作业、两岸寻亲、民间交流、灾害互援、生命接力、水上救生、青少年交流交往等方面都积极推进“同心”合作,为谋求两岸同胞福祉、推进两岸友好交流合作做出了积极不懈的努力。
金门作为距离与厦门最近一个岛屿,与厦门等地关系最为密切。这20多年来在两岸生命接力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对两岸同胞患病期间的输送开辟的绿色通道,为两岸同胞交口称赞。
陈忠飞告诉记者,自2002年,厦金直航开通不过一年,就有一位79岁的台胞首度循厦金航线开辟“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及时回台湾治疗。12年来,已经有200多位患病台胞经过这条“紧急救助通道”,其中有几个月大的小朋友,也有年过九旬的长者。
在人道救援中,陈忠飞还处理过多起赴金门旅游突发病情的大陆人士紧急救援和通过绿色通道送回大陆的事件,在闽台两地受到赞扬。
2008年11月14日清晨3时,福建渔民张三明、杨传付驾船出海捕捉螃蟹,不料在金门海域触礁,渔船翻覆,两人落海漂流4个多小时被金门钓客发现。杨传付轻伤,但船长张三明则有呛水、失温无力现象。他们在金门岸巡总队照顾下身体已经康复,岸巡总队并透过金门县红十字会与对岸连络,并由陈忠飞和晋江红十字会副会长陈礼新办理交接手续,完成人道遣返。
2009年5月12日,56岁的叶龙成为温州人,参加台湾10日游旅行团,从厦门搭船到金门,原本预定11日转机到台北,不料,11日清晨突然身体不适,经接待旅行社送到金门医院急救,诊断为急性脑中风。金门县红十字会接获旅行社通报,启动人道救援机制,协调“小三通”相关单位和厦门市红十字会,下午3时由总干事陈忠飞率领救援小组,亲自护送无法行动的叶龙成搭乘厦金航线客船到厦门。由厦门红十字会安排的救护车,接送到当地医院治疗
协助安葬海难无名尸体
在人道救援中,最为艰巨的工作就是协助安葬海难后漂流在海上的无名尸体。因为茫茫大海无情,经常因天气反复,突遇暴风骤雨巨流滔天,一些小船倾覆,渔民落水随风漂流。一些遇不上救援,就失去生命。有的尸体在海上漂流时间太长已经腐烂发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收尸一次那种味道令人恶心好几天。然而,这项工作也是红十字会不可避免的事。
陈忠飞告诉记者,为能让死者早日得以入土为安,金门县红十字会与厦门、龙海、漳州、翔安、晋江等地红十字会密切交流沟通研讨下,对于两岸海难尸首协寻也有建立了共同认可的机制。对于大陆沿海地区如果发生捕鱼落海失踪的渔民,大陆地区相关的红十字会便会将失踪渔民的相关特征数据传送到金门红十字会请求协助寻找。他说,海峡两岸本是一家,这种寻找工作,是金门红十字组织理所当然要做的工作。
2010年5月13日,金门红十字会接获厦门及龙海红十字会通知,有大陆闽龙渔4783号渔船上一对夫妇船员在大旦岛附近海域捕鱼落海失踪,请求本会代为协助寻找。金门红十字会接到求援后,立即通知金门岸巡总队加强巡逻,15日下午终于在金门金宁乡乌沙头岸际发现一具男浮尸体。依据其特征初步判断确定为大陆福建闽龙渔4783号渔船失踪渔民夫妇当中的郭姓船员。于是,陈忠飞立即联系厦门和龙海红十字会送其家属抵金指认及处理后善后。之后朱姓妇女也相继在大陆翔安区大登岛岸边发现其遗体。在金门县红十字会居间协调两岸相关单位后,在金门县政府协助下,顺利完成尸体火化,由死难者家属将郭姓船员骨灰携回龙海安葬,达成其魂归故里之遗愿。其过程充满人道关怀,令家属感激不已。
作为金门红十会总干事的陈忠飞,有时一年会遇上好几起。逢上这种人道社会关怀的事,他的工作总是日以继夜,一直到把尸体处理完毕交由大陆某一地区的红十字会后,他才会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殉难者是自己的同胞。(郭明/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