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既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任务,也是国家“互联网+”战略在工业领域的重要体现。
福建省已于2014年启动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已有30多家企业参与试点工作,九牧卫浴、特步、明一奶粉、三棵树涂料等行业优势企业已开始实施新型互联网生产组织模式,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但福建省多数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应用仍停留在初级的电子商务层面,未渗透到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国家倡导的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推进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开放共享在福建省仍处于萌芽阶段。
兰文说,针对存在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发展云制造、实施物联网专项行动、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等工作任务。争取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100家,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龙头企业20家以上;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300家,工业物联网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深度应用。
目前,福建省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已起步发展,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机械装备企业已经开始提供二手设备交易、融资租赁、设备翻新与改造等业务,环卫装备企业开始涉足城市保洁服务,部分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已向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领域延伸。
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行动计划》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先进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提升工业设计能力等工作任务。争取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25%,累计培育5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到2025年,建成8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30%,累计培育10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
加快“福建制造”品牌建设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贯穿于建设制造强省的整个进程,是部署和落实各项任务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兰文告诉记者,“十二五”以来,福建省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截至2014年,福建省有效期内的福建名牌产品1395项,福建著名商标3765件;累计6家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入选工信部质量标杆,12家企业质量管理经验评为省级质量标杆,16家工业企业获评“福建省政府质量奖”,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纺织、轻工行业的品牌建设成效尤其突出,我国80%的运动服装国内品牌集中在福建。?
“尽管取得这些成绩,但福建省制造质量和品牌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兰文指出,如全省产品质量发展不均衡,部分产品质量档次不高,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急需提升;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技术标准缺乏;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尤其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兰文表示,针对存在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大制标力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实施“福建制造”品牌企业培育工程等工作任务。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进一步夯实福建省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福建制造”整体形象。(遥远/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