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古村培田:耕读文化展新颜

2015年10月27日 10:5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重视耕读 崇尚文化

  培田人重视耕读,崇尚文化。据载,吴姓先祖早于1344年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迄今,全村300余户人家,1400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为此,培田村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

  明清以来,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南山书院,有“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南山书院创建500 多年来,先后培养出武进士、清廷四品带刀侍卫吴拔祯等名人以及191名秀才,培养出4名分别与孙中山、周恩来同窗的留日留法学生。清朝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为中原耕读传家的遗风再现培田而叹服,于是,挥毫题下“渤水蜚英”的传世名匾。

  “士为民首,读书最高,希贤希圣,作国俊髦。”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了培田吴氏家训家法中,也专门设立了勉励和督促弟子读书的条文,使崇文重教成为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了支持家族文教事业,培田吴氏先后设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族产,专门用于资助办学,建立了义学仓和助学、奖学制度。培田古属汀洲府,当时培田村的客家人,要到汀州考秀才,常常成群结队地通过这条古街步行至汀州府,所以有人把这条街称为“秀才街”。

  由于培田人重视耕读,崇尚文化,在建筑群中处处可体现深深的文化和艺术的底蕴。村中的古建筑具有鲜明的中国南方明清时期古建筑的风格,一般房屋的外墙为青色的防火砖构成,内部多为木制架构,门楼泥塑加石雕,屋脊飞檐彩陶,内部的梁檩窗屏多用木刻雕花彩绘漆画。

  “学而优则仕”,一代又一代培田人的读书,是在耕读为本的前提下像吴拔祯那样,寒窗苦修,入阁拜相,光宗耀祖。因此,培田先祖特崇文重教,书院群落远近闻名,私塾和学堂分布在培田村前村后,朗朗书声传于村中任何一个角落。据传,在培田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南山书院”、“十倍山书院”、“云江书院”、“紫阳书院”、“等天学堂”等18座书院,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处于村南的“南山书院”。

  “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门外有山堪架笔,庭中无处不堆书”……,一方方楹联匾额、一处处华美雕饰,无不洋溢着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南山书院,被当地人称为“入孔门墙第一家”。该书院建于500多年前,曾经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培养过140多名秀才。

  走进古村,迎面朴来的是浓浓书香。在村中流连,无论是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或是花鸟虫鱼,或是历史故事,或是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都寄培田人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