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绿浪托起的千年古村——苎畲

2015年10月27日 11:38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放下行李后,夏上福主任带着我绕着古村落转了一圈,一条洁净的水泥村道通往村中的家家户户,唯独仅剩一段通往他家的是泥土路。究其原因,是村财有限,上面拨下来的款项不足,作为一村之长,他首先考虑的是改善村民的交通,而不是自家。作为村主任,他为人低调,言语中,时时透露出坦荡心胸中装的满满是自己的乡亲。他告诉我,一村之长就应该享受在后,等村财允许,再把自家门前那段泥土路铺上水泥,这也乎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他的声音很低,但字字铿锵,透着真诚。看得出,这位心中装着村民的村主任,一定让村民感到放心。

  正值初夏,一场大雨刚过,四周的山峦和村庄被清洗得一尘不染,大山,显出了澄碧的翠绿。我们来到村中心的夏氏祖祠前,这座木头构建的祖祠里外全部呈黑色,显得那样古老。祖祠正前方遗留着两根断残的花岗石牌坊基座,就像两根经受数百年风雨侵袭而不倒的旗杆。那两根石基座,记录着清代乾隆年间两位恩贡的荣耀。据记载,当年村民夏鸣皋、夏国梁,是前后年接踵成为太学生的。遥想当年,这两位太学生的相继出现,给夏氏乡亲带来了怎样的荣耀和欢乐。可以想象出当两座牌坊并排在这里竖起来时,夏氏祖祠里的喧天锣鼓和村民载歌载舞的狂欢场景!至今村里的老人谈起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心中仍充满了自豪。

  历史悠久的苎畲村,是一个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古村落,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明清以来,村民耕读之风盛行,因而人才辈出。一本夏氏族谱,一座夏氏祖祠,是古村落千年历史的见证,也是它血脉文化传承之所在,更是游子乡愁的寄托。

  据县志记载,这座古村历史上人才辈出,渊源流长的耕读文化在这里传播。尤其是明万历年间,夏时衍父子双拔贡,叔伯两武官,使这个客家山村声震大江南北。更有明清时代村里曾出过一批文武官吏:雍正年间,夏佐虞任甘肃平凉、镇原等县典史,夏标任永安千总,因剿匪有功,升任广东游击,至今在八闽大地留有许多踪迹。明万历癸巳年(1593年),夏时衍获拔贡,官居河南陈州府知州,他尤擅书法,娴习词章,著有《西游吟草》,流芳后世。嘉庆年间,苎畲村夏有功任台湾中营外委把总;清同治七年,苎畲村秀才夏辉光任乡卷荐卷官,曾到台湾大书院助教5次,芬芳桃李遍布宝岛……

  历史如一道烟云远去了。“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悦钓无痕。”纵横阡陌,千顷良田,引发古今苎畲村民耕云钓月的情趣。眼前,从大山深处发脉的溪流,曲曲折折绕过村子注入苎畲溪内。伫立溪畔,凝视数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溪流上,一道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半月形回龙古桥,历史烟云在眼前飘荡。桥面长满凄凄荒草,隔岸是一片森森林木,连接着一条少有人行走的小道无言地通向远处。据说,这座桥是通往客家祖地宁化和将乐、泰宁等县的交通要津。当年正因为有了这条小道,使偏远的苎畲村成了四面八方村民聚集的墟场。

  如今,古桥和小道上虽然早已经听不到当年赶墟人群的喧闹和骡马嘶叫声,但古桥却默默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当年的辉煌。据村中老人介绍,由于当年苎畲墟场繁华,商贾云集,村民砍下的木头放排从桥下出发,可浩浩荡荡漂进闽江。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交通的发达致使小道已经荒芜,河床也已逐渐被沙土淤塞。我仿佛听到杂草丛生的小道和奔腾不息的小河,仍在轻轻地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和如今的失落。

  徘徊古村,一条条小巷回廊,两旁高高的风火墙,注进了在这里耕云钓月的客家先人的智慧。村中历经数百年沧桑的明、清时代古厝、石径、古桥,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一座破落的客家门楼,就是一部不朽的村史;村中每一级古石阶,都留传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到来,村中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出去闯荡世界,只有耆耄年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家守住了这千年不变的大山。漫步古巷那铺满乡愁的石子路上,伫立在人去楼空的古屋门前,让我感受到了似曾相识的恍惚,并从心底涌现一种亲切感。村中那条完好保留的24级花岗岩石阶,是当年村民为表达聚集一年24个节气而铺就,踩在石阶上,仿佛让我产生穿越时空之感,我可以从中想像出当年苎畲古村的豪奢和气派。

  村党支部书记夏冰和村委会主任夏上福,都是苎畲村夏姓41代后裔,为了留住古韵乡愁,他们费尽心机重新收集失去的古村落资料,并做出了修复古村留住乡愁的规划,他们希望上级政府能拨下一笔资金对古村落进行修复,以重铸千年古村的辉煌。

  傍晚时分,夜雾朦胧,多彩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消失,苎畲古村渐渐沉寂下来,辛勤劳作一天的村民纷纷收锄回家安歇。村中一座座古老木屋顶的烟囱飘散着袅袅炊烟,渐渐融入了山峦的乳白色雾幕中。夜雾中,这座在群山环抱中的村舍,一幢幢已经显得老态龙钟的木结构房屋里,飘出了阵阵欢笑声,我不禁沉浸在温馨、传情的古村古韵中。陈国明(首席记者)/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