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霍童古镇:古韵绵绵话线狮

2015年10月27日 11:3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位于闽东宁德市蕉城区的霍童镇,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福建省少有的一处山水人文俱佳的旅游处女地。四周的山水环境依然保持原始的古朴、端庄和美丽,镇中的民居大部分都是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清幽典雅的古韵,尤其是古镇内那条古屋夹道古韵绵绵的老街,依然焕发着明清时期的光彩。

  旧颜掩不住昔日的繁荣

  走进霍童古镇,寻觅远逝的乡愁,让人感到最经典的当属那条两旁古屋毗邻的老街。这条商业街被后人称为“明清建筑一条街”,一根十余米高屹立在街面的木旗杆在这里已经沐浴了200多年风雨依然挺拔,表明霍童数百年前的文风昌盛。至今街头不仅有象征文运昌盛的文昌阁,而且还有象征武运昌盛的武胜庙。让人看到当年古镇的繁荣景象。

  文昌阁座落在古镇街尾,村口一棵绿韵荫翳的大树,掩映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暗红色肇墙八角二层木构楼阁,这便是文昌阁。这座古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乾隆二十一年(1755)嘉靖二十二年(1817)均有进行维修。由于明嘉靖间的一场山洪袭击,使霍童成了一个形如太极八卦图的地盘,而文昌阁就刚好处于太极的阳极点上,当地人认为这是一个风水宝地。据载,自从文昌阁建成后,霍童果然文风蔚然,人才辈出,高中的人连续不断,喜讯频频从京都传来。古阁历经数百年风雨已经濒临倒塌,分别于1986年和1999年由福建省政府拨款修。现在文昌阁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穿行在古镇中,记者看到霍童镇古民居大多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在历史的演变中,古民居又分出了青砖、木质结构及三合土墙三种外观。青砖外观的,自然是当年的大户人家,沿着街尾路边而建的青砖大院,每户大门前都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牌匾,上书“云蒸霞蔚”等字样,院内的对联和雕花的木栏,有意无意透露出各家各户的渊源脉络。嵌在木窗上的雕刻,沐风栉雨已有几百年时光。虽然这些精华的艺术如今已蛛尘加身受到冷落,但绝美的艺术之花却依然在显示其顽强的生命。

  流连古街,仍可见到许多现在城市里早已见不到的行当,古老的手工打铁铺传出了叮铁锤声,霍童光饼铺飘洒出了炭烤的浓香,更有久违的卖草鞋的老者在叫卖着手工草织鞋,它们都是霍童古镇数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古镇、古屋、古街、古代艺术,在霍童交织散发出了新的光芒。

  国家级非遗霍童线狮

  作为拥有道骨遗风“别有洞天”的霍童镇,承载了漫长的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唐宋以来中原南迁文化的一个见证。淳朴的乡镇民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成就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南方文化小镇。而源远流长的霍童线狮,就是古镇文化的一个缩影。

  霍童线狮,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2006年,霍童陈姓线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到了明代中后期以后,霍童线狮成了当地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沿至今。二月初二夜,是霍童老街最美的统灯会,家家门前檐下挂花灯,戏台上演社戏,四里八乡民众聚集观看,古镇几乎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而在这支花灯队伍中,压轴戏自然是线狮表演。

  霍童线狮就像闽南提线木偶一样,是民间艺人通过绳索操纵狮子表演各种动作,集文功、武功于一身,其表演有单狮(雄)、双狮(一雄一雌)、三狮(一母二子)、五狮(一母四子)4种形式。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实践性创造,线狮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