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开春,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州举行。而在这之前举行的福建省的“两会”上,福建省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释本性也表达了对“一带一路”战略抱有极大关注与热情。他提出,古代丝绸之路,佛教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他认为,当今佛教应当而且必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与海丝沿途国家佛教文化源远流长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本性法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访时,但凡有佛缘的国家都提到了佛教。到访印度,他饱含深情地追溯:“ 中印两国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公元67年,天竺高僧 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42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当习近平总书记到了圣雄甘地和现任总理莫迪的家乡时,他对全程陪同的莫迪说,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到古吉拉特邦取经,把佛经带回中国。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在他的家乡陕西西安传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他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到访斯里兰卡时,他讲到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到访韩国讲到了中韩友好佳话,列举了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等。
本性法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的讲话,列举丛林高僧,不仅揭示了中国与这些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在佛缘进而在文化上的源远流长,而且拉近两国人民彼此间的感情。这对于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个很好的粘合剂。
谈到福建佛教与海丝沿途国家的关系,本性法师说,印度僧人智亮、西域僧人朝悟、朝鲜僧人玄讷亦到泉州弘法,泉州僧人智宣到印度求法,泉州僧人昙静随鉴真东渡日本弘法。智亮后在泉州开元寺园寂,其弟子将其身运往戴云山塑像奉祀,崇为戴云寺开山祖师。
此外,历史上的福州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和空海都随第18次遣唐使船来中国,最初在宁波上岸,空海在福州下船,他们在中国系统地学习了佛教经典,回国后,最终立了天台宗,空海则开创了真言宗,确立了日本大乘佛教思想。
“佛教有必要也有可能走出去”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致辞中鲜明地指出,福建是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独具特色的历史传承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性格,是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个突出优势。本性师的谈话从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角度,再次佐证了尤权书记这一观点。
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建佛教起于公元558年,西天竺(今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泛海抵达泉州,挂锡九日山建寺,讲佛播道、翻译《金刚经》,开创了泉州佛教与海外交流的先河。拘那罗陀与后秦时的鸠摩罗什、唐代的玄奘、义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在华期间翻译佛经49部,共142卷。他致力于弘扬印度瑜伽行派学说,对佛学中的唯识论、“三性”等阐精发微,多有建树。他的入闽,推动了南朝时期福建佛教的发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