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的“吉祥三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成为千古绝唱。而闽江下游入海口处的难得的湿地——鳝鱼滩,一点都不逊色于《滕王阁序》中的胜景。那里水天之间飞翔着一群群豆雁、黑腹鹬、红嘴鸥,不时从芦苇丛中传来嘎嘎的鸣叫声,同样是一幅迷人和醉人图画。
湿地,因其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生态保护意识尤其是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共识。当前,很多地方的湿地经过保护和开发,逐步重现了往日的美丽景象,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走近湿地,享受着亲近自然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近年来,福州市加大了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乱捕滥猎等破坏湿地者无机可循,同时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打击非法采砂等破坏闽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力度,湿地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进了闽江下游生态保护和福州宜居环境建设。
常年驻守鳝鱼滩的长乐林业局资源站站长郑玉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湿地得到了保护,多年没有在鳝鱼滩发现的小天鹅一下来了7只,还住了3个月。据悉,今年10月起至明年上半年,福州还将集中时间、精力组织开展闽江两岸违章整治行动包括严厉打击破坏湿地、林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规划.分类保护。
福州市林业资源站站长方建青告诉记者,湿地是城市的肾,保护湿地也是保护美丽的城市。他认为,湿地保护不仅仅是将湿地围起来,还应因地制宜地予以科学合理开发,湿地保护与城市建设、人居环境营造相得益彰。
福州市拥有众多珍贵的湿地资源,面积达6363万亩,里面长年生活着许多珍稀野禽,并繁衍后代。但由于一些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在湿地滥捕滥杀,致使那些长年以湿地为家的珍稀动物几乎遭受灭绝的危机。为保护湿地,保护环境,还珍稀野禽一个家,去年福州市提出对闽江河口湿地保护进行概念性规划,将闽江河口重要湿地全部纳入规划保护范围,分为3类给予不同方式进行保护,使湿地保护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从而使一片失去的湿地重新得到了保护,为5万多种水鸟托起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家园。
去年来,中央电视台在《走遍中国》栏目里播发了专题片《闽江河口:共同的牵挂》,在社会上产生产了强烈的反响。片中提到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在这里越冬的水鸟有2万多只,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其中濒危珍稀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被称为闽江河口湿地的“吉祥三宝”。(遥远/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