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瓷都”称誉的泉州市德化县,陶瓷业撑起该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德化陶瓷生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资料显示,当时就有硬陶、印纹陶的制作。唐宋时期,陶瓷生产初具规模,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明清时期,陶瓷生产盛极一时,德化瓷雕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釉下青花瓷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科技创新——德化陶瓷出路
德化陶瓷素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著称于世,经过创新发展的现代陶瓷以“温润、洁净、雅致、精巧”而受到世人的青睐。该县生产的建白瓷、高白瓷、瓷雕更是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在瓷都德化,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陶瓷,引以为豪的是陶瓷,最难割舍并寄予厚望的还是陶瓷,陶瓷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进德化县城,陶瓷气息扑面而来。如果说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展现了德化陶瓷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陶瓷技术学院、陶瓷科技园则彰显德化人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的勇气和信心。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之初,为重新振兴德化陶瓷,陶瓷业领军人物温克仁毅然自费到欧洲考察,开发出符合欧美等发达国家需要的西洋工艺瓷,为德化县乃至整个陶瓷产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欧美市场的疲软,加上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提高,德化陶瓷企业正临着出口艰难、内销乏力、礼品市场萎缩等问题,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温克仁认为,德化的陶瓷产业要重新振兴,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找到新的市场,才能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而这个突破口就是科技创新。
一辈子和陶瓷打交道的德化人,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陶瓷工艺发扬光大,让瓷都人民以陶瓷致富,不能光靠传统雕塑工艺,当前最紧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走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温克仁潜心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于2007年研制出的自生釉骨瓷,经福建省专家组验收认为,该瓷种配方科学,品质高雅,节能降耗达60%以上,可实现自动化规模生产,属国内首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自生釉骨瓷试验成功后,温克仁立即着手成果转化,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自生釉总部大厦,改造了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新添置60米自控辊道窑、电窑、自动注浆生产线、自动杯类滚压生产线、酒瓶干燥机、喷雾干燥塔、智能控制柜等先进生产设备,目前企业还在四川、贵州、广东、内蒙古等地建立“玉瓷坊”代表处,推广自生釉技术,销售自生釉泥料及自生釉陶瓷产品。
德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德化的陶瓷历史悠久,有专家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陶瓷之路”,泉州德化陶瓷博物馆里所收藏的德化瓷器最早从新石器开始,一直到西周的青瓷,唐代的青瓷和宋代的白瓷,都依托泉州港大量出口到国外,包括打捞出来的南宋时期“南海一号”沉船,据专家估计,打捞出的约达8万件瓷器中,德化瓷器就占了三分之一,包括造船技术和宋代大量精美的德化瓷器,都可说明德化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由于德化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巨大,很多专家认为,德化陶瓷在中国虽然是民窑,却是世界的官窑。德化陶瓷一开始就是面向海外市场,销往19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受到欧洲皇室所喜欢,甚至德化白陶瓷被法国人戏称为“中国白”,他们被欧洲皇室和贵族作为奢侈品和艺术品收藏。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700多件德化陶瓷,这些都是从元代开始作为贡品进贡到皇宫,特别是在明代,它们代表着世界陶瓷雕塑的最高水平。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