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入闽”凸显厦门两岸枢纽地位
与2015年5月4日两辆台湾车辆首次经厦入闽踩线不同,参加2015年12月14日大陆自驾游的台湾车辆可谓豪车云集,“登陆”的10部台湾车辆不仅包括兰博基尼、保时捷等名贵跑车,甚至还有一辆生产于1974年的奔驰老爷车,这些车辆来自台湾台北、高雄、台中、新北等地。在抵达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后,来自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部门工作人员首先对10部车辆进行检查,随后交警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参加此次自驾游的台湾司机进行交规培训,并为其颁发临时驾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省进一步发挥闽台立体交通优势,借力福建试行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的契机,着力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开展台车入闽系列活动,拓展两岸旅游新领域,在加快闽台旅游交通通道建设、促进两岸直接往来的工作中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率先开启了两岸自驾旅游市场新格局,实现了四个“率先”:
一是率先开启“两岸自驾互通”先机,二是率先开展自贸区台车自驾入闽。5月19日,7部台湾自驾车经平潭口岸入闽开展为期3天的自驾旅游活动,这是台湾小轿车首发经平潭入闽自驾行驶,标志着“台车入闽”实现常态化运营,平潭自贸试验区“台车入闽”项目正式迈入“直通常态化”的快车道。三是率先构建两岸自驾旅游“云端“服务平台。指导厦门自驾旅游协会与台湾自驾旅游协会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启了两岸自驾旅游“云端“服务平台,以 “自驾宝”、“台湾自驾游”、“厦门自驾”等微信公众为载体,为两岸自驾车友提供便捷的两岸自驾旅游信息服务,实现企业与自驾客无缝对接。四是率先实现台湾重型机车入闽自驾。6月29日,41部台湾重型机车首次搭乘“海峡号”抵达平潭,经取得公安交通部门制发的机动车临时号牌、临时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证后,在闽进行为期2天的自驾活动,这是平潭“台车入闽”实现常态化运营后,第二批入闽的台湾地区机动车辆,更是台湾重型机车队首次搭船到福建自驾游,进一步推动了两岸自驾互通的进程。
2015年5月4日,以“自驾游八闽,台车首登陆”为主题的台湾自驾游车辆首次经厦入闽欢迎仪式在厦门举办,两岸共有5部车辆近20人参与,标志着台湾自驾车首次“登陆”,逐步推动两岸自驾旅游从“个案互通”向“专案推进”,再向“互通常态化”阶段发展。
据悉,上述车辆此次来厦参加“两岸自驾车友‘家’年华暨2015厦门自驾旅游节”活动,在换发大陆临时牌照后,展开了4天3夜的“厦门-龙岩-厦门”自驾之旅。此次搭乘“中远之星”号客滚轮抵达厦门的包括10部台湾车辆及62名台湾同胞,他们将与在厦门租赁的另外8部车辆会合后,展开为期4天3夜的大陆自驾之旅,计划于17日晚间返回台湾基隆。
公安部同意福建试行十项便捷“台车入闽”
为进一步服务对台经贸活动和民间交流往来,推进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近日,公安部已正式批复同意福建省试行十项更加便捷的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和驾驶人便利政策。
这十项政策是:
一是试行将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业务下放至符合条件的县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办理。
二是放宽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和驾驶人申领牌照范围,因经贸活动、居民往来或经大陆主管部门批准参加有组织的旅游、比赛以及其他交往活动等需要,可以申领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
三是扩大台湾地区临时入闽车辆行驶区域,临时入闽的台湾地区机动车可以在福建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行驶。
四是在全省车辆管理所和平潭、厦门等客滚航线口岸建立服务台胞绿色通道,“一窗式”办理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
五是在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有效期内,台湾地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可以多次入出我省行政区域,无需重复申领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
六是台湾地区机动车在海关准许入闽凭证有效期内,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和行驶证有效期满的,可以再次申领;台湾地区驾驶人在入出境证件上签注的准许入境期限内,临时驾驶许可有效期满的,可以再次申领。
七是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期满后再次申领的,可以在福建省任意地市办理,并试行网上、电话办理等快捷方式,台胞集中的地方可预约上门办理。
八是台湾地区驾驶人临时驾驶许可有效期满再次申领,距上一次核发不满一年的,免予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九是对临时入境的台湾地区驾驶人,除可以驾驶自带机动车或租赁的大陆地区机动车外,允许驾驶临时入闽的其他台湾地区机动车。
十是将台湾地区临时入闽机动车号牌、行驶证和临时驾驶许可办理期限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提交的证明和凭证经审查合格、机动车查验符合要求的,做到立等即取。
(航鹰/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