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台湾捧出了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而且多是优秀的、成熟的女中音歌手,真正地在用心演唱。而非如今捧的都是用来吸引男人的学生靓妹,且多数是模仿日本青春美少女。歌手演唱已不再是如今台湾乐坛的主要目的,目的在于娱乐,在打造品牌,所以流行快消失也快。美女好像泡沫,灭了之后踪迹全无,很难成为歌坛的常青树。没有了歌坛常青树,没有了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实力唱将,没有了特色,仅仅靠走马观花似的青春少女走秀,台湾乐坛未来将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场?当年的台湾乐坛,优秀歌手那么多,即使龙飘飘不如凤飞飞、邓丽君成功,但至今都有自己的歌迷会怀念她,她的歌声依然迷人,这样的成功模式是台湾乐坛应该继续保持的。好似女人的温柔,没有时间去培养,没有文化修养加强,如何能真正得温柔到气质优雅迷人呢?女人只是靠整容,靠美貌一时吸引目光,缺少内涵,很快就乏味得令人厌倦。但从如今流行的演唱曲目看,台湾妇女的地位提高了,所以苦情歌少了,多的是甜媚、活力、主张女人要自强的歌曲。可见歌词不只是个人的心声,还是整体的社会人生活状态的反映。这就是娱乐生活益发丰富的今天,歌词比诗歌更容易流行的缘故。
龙飘飘1976年出版个人专辑《晚风》风靡台湾后,从此每年都出版一个专辑,每个专辑都能唱响。1979年,她与燕双双合唱的“戏凤”、“访英台”,用的是黄梅调,新颖的曲风,马上创造出一个十万多张唱片销售量的奇迹。从她演唱的这两首黄梅调,可见她的音色正适合唱小生,所以用来唱流行歌曲中的情歌,没有了女人的甜腻感,少了悲伤的柔弱委屈,多了男性的刚强。这两首歌曲可惜在于流行歌曲元素用得太少。如今乐坛也一直在流行歌曲和戏曲中寻找创新的突破点,说明中国戏曲的魅力长盛不衰。
两年来写了不少台湾作曲家、作词家、歌星的故事,对台湾早期乐坛情况也颇了解,写到龙飘飘时便有了一种深深的叹息感。一座小岛在那么短的时期内,能诞生这么多乐坛常青树,对大陆的影响力也如此深远,值得思考。因为邓丽君,台湾熠熠生辉;因为琼瑶、三毛,台湾成为爱情桃花源;因为费玉清、罗大佑,台湾情歌久唱不衰。但也由于是小岛,很难突破,发展形式已陷入了某一种模式中。新生代的优秀创作型歌手,周杰伦、陶喆等,在狭路中寻找着新契机。可契机是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呢?所以创作型歌手最后如同商人一般,关注的焦点就是市场。作为华语歌手,海外的华人市场太散,只有集中在大陆市场才有发展的更多可能。而大陆人才济济,想脱颖而出,没有十八班武艺,没有好的运作团队,在比拼综合才艺的今天,靠写一首好的歌曲旋律来捧红自己,已经成为传奇。那些所谓的一时流行歌曲,靠着感人的故事背景,靠着导师们的点赞,靠着头昏脑热的病毒传染一般的传播,都是泡沫,能够沉淀下来的好歌曲,几乎与某一部重要电影、重要人物,或重要事件有关,所以继续传唱的已不再是歌曲本身,而是这背后的故事,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巨大影响力。而多少好歌曲因为缺少赏识者而被埋没,甚至那些大师的歌曲也因为“曲高和寡”缺少市场而渐渐淡出,成为教科书里的“小蝌蚪”,这就是艺术的不幸。
龙飘飘庆幸于那时电子音乐还没有大行其道,歌曲传播主要靠磁带和CD光盘。人们必须购买,才能听歌,不似今天网络下载歌曲都是免费的,导致歌手失去了生存的土壤。1993年至1998年期间,龙飘飘应邀到35个国家,超过60个城市演唱,以后又连续在台湾、马来西亚获歌曲大奖、歌曲销量大奖,而后更自己创作歌曲20多首,成为一个音乐全才,从此奠定了她的华语乐坛地位。可见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音乐令人“乐而忘忧”,更使人奋发向上,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来调整心情,非常重要。了解如何鉴赏音乐,好比学习选择一本适合你的书,能快速提高你的智商、情商,打开你耳朵里的丰富世界,那也许比你眼睛里的世界,更美妙精彩。因为作曲的、唱歌的,都是多情人,没有文字的声音其实更魅惑,所以听歌需要特别用心感受。如果你听不到他的情,说明他唱得不用心,或者作曲的没动情。看,春来了,听,花开了。用眼睛看,你看到了春“你纳兰,我吐艳”,用耳朵听,你,是否听到了“约你开花”?这就是音乐多情的心。 (孟丰敏[作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