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甚至在想,纪弦如果没有到台湾,台湾的现代诗是不是至少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勃兴?应该是的。
读大陆青年才俊胡亮撰写的长文《“且去填词”——读<纪弦回忆录>》,我萌生了写纪弦前辈的愿望。动笔之初我先询问胡亮,篇名“且去填词”所为何故?我们都知道,“且去填词”出自柳永的掌故。胡亮答曰,此处“且去填词”之“且”意为“姑且”,胡亮说,纪弦1913年出生时家境殷实,父亲路孝忱是国民党的赫赫战将,他自己学的是绘画专业,他本来可以走绘画的道路,也可以从军从政,不幸青年丧父,生命流向逆转,成为一个“姑且”写诗的文人。似纪弦这类天资卓绝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成为一代宗师。我注意到郑愁予如此评说纪弦“深具领袖气质”,纪弦被推崇为台湾“现代诗的点火者”与他的这种“领袖气质”密不可分。一个人如果没有号召力,任其如何振臂也是无用的。
我甚至在想,纪弦如果没有到台湾,台湾的现代诗是不是至少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勃兴?应该是的。
当年纪弦从武昌美术专科学校转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时,就以前者的“野兽派”和“后期印象主义”之风来批驳后者的“写实主义”,从而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引起了争论。那年纪弦也就18岁。纪弦早期笔名“路易士”来自于他的同好林家旅的戏称,可见当时他们这一拨小年轻是如何以“西风”马首是瞻。
在诗歌创作上,纪弦强调“横的移植”,具体而言即是,中国诗歌必须变革,必须引进西方的现代意识和观念,必须借用西方现代手法,按照大陆改革开放期间的术语就是“全盘西化”。2006年8月我曾有文论及“在现代文学史上,一批留洋的诗人们翻译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诗而且也身体力行了,以后的诗歌写作延续的就是现代史上的这一脉而非古典诗词,所以中国现代诗的源头其实是在西方”,应该说我也是纪弦这一路的。
手头能读到的纪弦的就是《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9卷,本卷由台湾诗人唐捐主编,收入的都是台湾前行代诗人,即1949年以前出生的诗人。台湾前行代诗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都出生于大陆,受教育于大陆,创作起步于大陆,国民党奔台之际他们也因各种原因到了台湾,从此定居下来。这批诗人有两个共同点:1,写得一手优秀的“乡愁诗”;2,高寿。纪弦自然是其中显著代表。想想2013年纪弦以百岁高龄驾鹤归西,再对比戴望舒这位曾经影响过他的诗歌同道1950年的离世,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人。高龄,无论对哪个艺术门类的人都很需要,现如今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先不管你水平好坏,只要高寿,你就是大师,一旦你同代人都不在了时,你们这个时代的一切事不就你说了算了吗?
当然,我们的纪弦一定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当我一一读完他收入本卷的32首诗,我由衷地佩服纪弦前辈。这32首,委实诗风多变,题材涉略广泛,语言各具特色。《傍晚的家》短短8行,时间,傍晚。地点,家。环境,乌云在天上。人物,孩子们,妻子,我。情景,孩子们数归鸦,妻子琐碎闲话,我喝青菜汤,觉出生之凄凉。好一幕感伤色调的电影。《时间之歌》,把时间比喻成骑兵队,没有敌军也没有友军的骑兵队,它专门是用来带走我的梦的。《在地球上散步》更绝,不说在地上,偏说在地球上,地球和我,巨大和微小,就构成了一个强反差。这样一个我在这样一个地球上散步,令人有一种“登幽州台歌”的寂寥感,这寂寥感又经由以下动作继续推演到极致:我用黑手仗沉重地点击地壳,为的是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可以听见一声微响,/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仿佛一个人在尘世没有知音,而必得借助另一个世界的人来获取心灵的感应一般。《狼之独步》,齐秦成名作《狼》的源头原来在此。《七与六》,一首非常奇妙的诗,诗以七比喻手杖,以六比喻烟斗,以手杖和烟斗铺陈出“我”的形象,“一个天才中之天才”的形象,这个天才就是七加六等于十三的我,由十三这个被西方视为不祥的数字而顺理成章引出“悲剧”二字,并在语言惯性的驱使下喊出“悲剧悲剧我来了。/于是你们鼓掌,你们喝彩。”一个不为俗世所容的天才就这样站立在读者面前。
是的,我们不由得要喝彩一声“天才!”
纪弦对自己的“天才”是极为自知的,当然,天才这个词大都针对少年成名,一个人活到了80岁90岁甚至100岁,就不好再以“天才”自喻了,这时候他的重要性当如何体现?按纪弦自己在演讲中为中国新诗谱系所做的归类,我们当可获悉纪弦对自己的定位: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诗时期,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格律诗时期,以戴望舒为代表的自由诗时期,以徐志摩为代表的现代诗时期。而现代诗,亦可分为三个阶段:格律诗的自由化(戴望舒),自由诗的现代化(纪弦),现代诗的古典化(郑愁予,抑或余光中?)。可见无论在哪个谱系里,纪弦都给予自己一个醒目的位置。老先生的自负可见一斑。(引自胡亮文)
《纪弦回忆录》总3部,按胡亮理解,“如纪弦果欲撰写回忆录,则不唯是一部新诗的通史,亦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的断代史”,但纪弦“个人意识的膨胀则严重影响了他对时人和时代的观察”,《纪弦回忆录》“亦不得成为伟大回忆录。”
文/安琪[著名作家]
2016-4-1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