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惠及民生,关爱弱势群体
中国佛教素有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修桥铺路、植树造林、设养病坊和悲田院、施粥施药、赈灾济困一向是佛教徒身体力行的善举。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思想的深入人心,佛教界更加关注现实人生的痛苦和需要,积极参与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慈善项目注重惠及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实施的慈善项目以困难群众切实所需入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确定救助项目和资金的投放,让百姓得到真实的受益,深得社会赞誉。慈善会还特别关心残疾人,相继资助湖北、福建、湖南、河南、甘肃、重庆、辽宁、福建和厦门等各地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的诸多患者提供帮助。慈善会成立20多年来,见证了20多年爱心历程。20多年来,慈善会的法师和工作人员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来到福建、湖南、湖北、河南、甘肃、青海、重庆、西藏、新疆、内蒙、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奉献爱心。
慈善会自成立以来,各部门负责人都是以法师为主,具有佛教特点和特色面向社会行善;慈善会对每位新加入慈善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慈善素质培训,学习寺院和慈善会规章制度和有关慈善公益法规。慈善会虽然以佛教形象,走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奉献爱心,坚持佛教慈悲宗旨,寻声救苦,定向慈善,按照慈善会规定的慈善项目,确保资助者和被资助者相互尊重,使慈善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和落实。
佛教慈善最大的特点是独具信仰动力,与一般慈善不同,佛教有信仰理念支撑,深信因果,不求回报,不图名利,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众生疾苦,体现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济世精神,寻声救苦;佛教的这种慈悲奉献,就是把信仰的精神化作社会公信力的实践,慈悲济世,大爱无边。“好事大家做,善行众人修”,这是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的行善宗旨。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20多年来,践行着佛陀慈悲和人间佛教,推行人性佛教,在爱的天空里,爱与善同行。(文/郭方平)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