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陈少莺研究员带领动物病毒研究团队承担的“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2013新兽药证字41号)。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唯一用于预防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生物制品,也是世界上首个用于预防该病的疫苗(至此该团队共获得3项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免疫持续期长,疫苗质量稳定、保存期长等优点。该疫苗现已转让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在全国番鸭饲养区推广应用,在疫区未使用该疫苗前雏番鸭成活率平均65%,疫苗免疫后雏番鸭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4年12月,陈少莺团队承担的“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二联活疫苗”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疫苗临床试验批件,临床应用表明该疫苗不仅安全性好,而且雏鸭孵出时只要一次免疫就可有效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二种疫病,降低了疫苗生产费用,减少打针应激提高动物福利,节省人力成本为农民“减负”。
为“三农”服务: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陈少莺祖籍福建长乐市,从小在长乐读书,1983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并分配到位于长乐江田的福建省长乐农业中学教书育人,1986年考上东北农学院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后,因为丈夫在福建省农科院就职,因此,自己也就选择分配到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病课题组。
当时的程由铨,已是一位著名科学家,虽然与陈少莺研究的课题不同,但陈少莺默默无闻、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让他感到满意。1992年底,寄生虫研究结束并课题解散后,时任所长的程由铨就有意培养她,让她负责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抗体开发工作。1994年初所里对科室布局和人员进行微调整,程由铨就把她调到自己的课题组,跟随他开始参与番鸭细小病毒病诊断和疫苗的研究。
在跟随程由铨所长从事研究期间,最让她感动的是程由铨所长无论做什么工作,包括一些体力工作,他不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年轻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由于项目组研究的对象是动物疫病,试验都离不开动物饲养、观察等又脏又累的苦活,每逢节假日期间,程由铨所长总是让手下的工作人员放假休息,自己揽下了饲养观察试验鸭的活,这让课题组的年轻人都非常感动和敬佩。陈少莺说,正因为有这样的前辈,他的学识、他的言传身教、他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深深影响着她,使她也养成了一种严谨的科研态度,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不分上班还是假日,都是以实验室为重。
陈少莺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好学,只要程由铨所长交待的事情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从来没有二话,经常加班加点,也从不强调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程由铨很喜欢陈少莺敬业的工作态度,所以让她参与和主持一些重要课题。
在陈少莺看来,动物病毒研究团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跟老前辈程由铨研究员的传帮带和教诲是分不开的,他常说要想取得成绩需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浮燥的诱惑、要耐得住科研的寂寞,程由铨所长与一些领导不同,他不喜欢人恭维,他看中的是人品和工作态度。因为受这种严谨的科研作风影响,她至今在科研上仍然非常严谨,并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不浮燥。
科研的道路既艰辛又寂寞。陈少莺认为,从事畜禽传染病研究永远没有句号,因为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原不断发生变异,新病也不断出现。比如:在攻克了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肝白点病”、“花肝病”)之后,2005年又出现了一种危害各种品种鸭以肝脾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新疫病,由于病因不明,缺乏诊断和控制手段,给我国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病原有效防控该病,研究团队在福建省科技厅的资助下,在国内外率先分离鉴定并明确了该病病原及其分类地位,得到同行的肯定和认可,建立了4种诊断技术,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创建了以淘汰带毒种鸭为主的疫病综合防控新模式,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紧接着,2015年在我国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饲养区新出现一种以软脚、短嘴长舌和生长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暂名“短嘴矮小综合症”,养殖户称之为“短嘴病”、“玻璃鸭”、“长舌鸭”等)。该病发病率10%~100%,僵鸭淘汰率高达80%,病因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面对新发疫情,陈少莺立即组织攻关小组,带领科研人员多次赴发病地区养鸭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进行病原学和防控相关研究。在国内率先发现鸭短嘴矮小综合症的病原是一种新型小鹅瘟病毒(鹅细小病毒)或小鹅瘟病毒变异株。该病病原的发现,为指导鸭短嘴矮小综合症的准确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在《福建农业科技》(2015 年第 7 期),《中国家禽》(2016年第4期)及《Archives of Virology》2016年6月)等刊物,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关注。
在陈少莺看来,动物病毒病研究工作是无止境的,只要有畜牧养殖业,就难以避免疫病的出现和流行。然而,她认为,作为一名动物病研究工作者,他们要树立为养殖户服务、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的思想,脚踏实地,用心研究,就一定能攻克难关。她说,这也是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文/陈国明(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