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元宵灯俗耀八闽

2017年01月24日 15:1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福州元宵灯会源于汉代

  福州元宵节花灯会,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元宵节这天,不仅灯市辉煌,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全福州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去逛五一广场和南后街,触目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纸质做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别致,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引人注目。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在福州民间都有这样的一个习俗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 “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这首诗正是描绘了当时福州人送灯的盛况。

  福州从大年初七就开始闹元宵花灯,南后街与南台台江汛专门出售各种纸质的花灯。分为挑的、扛的、还有其他特别的。如挑的有八角灯、球灯、西瓜灯;扛的有关刀灯、龙抢珠灯,后来还有飞机灯、战舰灯等;地上走的有猴骑绵羊灯、牧童骑牛灯、状元骑马灯;堂上挂的有宫灯、走马灯等。那灯市的盛况可用一首诗来概括:“华灯成市将元夕,色色精工费剪裁,几种寄供新岁玩,清光四壁照衔杯。”

  除上面介绍之外,福州有的乡镇街道会在元宵之夜游灯上街,结合迎神赛会。在迎神队伍中,都有伴随着民间文艺活动,如舞龙灯、高跷、舞狮、地下坪、陆地行舟等。还有的居家百姓见迎神过境,就举灯放炮,祈求合家平安。如今,送灯的习俗仍在一些老年人中流行。

  泉州花灯节始于唐

  泉州元宵花灯节始于唐,当时一些士族南下,将闹花灯习俗也带到泉州。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门口、店前都张挂着精心制作的一盏盏花灯。一到晚上,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灯河。男女老少盛装打扮,倾巢而出,走上街头,争相欣赏品评这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人人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祈望新年行好运。

  2016年泉州元宵灯会主题为“创新泉州、智造泉州、海丝泉州、美丽泉州、幸福泉州”。泉州的春节催生出泉州花灯,泉州花灯又红火了泉州的元宵夜。“泉州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体,极富工艺美术价值。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都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给人以陶冶与启迪,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传统方式做花灯,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糊上色纸,描上山水、人物、花鸟,写上吉祥的字句,贴上花边,装上丝穗,内放蜡烛或小油灯,有的还放上檀香。随着时代的变迁,泉州花灯制作手艺也不断创新,变着花样满足世人对花灯的审美与欣赏追求。

  “传统的竹片骨架承重能力有限,最高只能做到3米左右,无法满足大型灯展的要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彩扎花灯几乎都是挂灯,挂在高处,供人们仰头欣赏,不能太重、太大,造型小而精致。近二三十年来,造型复杂、体型巨大的花灯逐渐出现在市场上,长的可达百米以上,高的可达十多米。

  如今,泉州灯节不仅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新技术也被应用在花灯制作上。现在的花灯愈发多种多样。电能制动让人物、动物等造型的花灯能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连动物的拟声发音也更加逼真。同时,花灯的灯光来源也变了,从普通的白炽灯改成现代的LED灯,只要事先编好程序,花灯就会不停转换颜色,绚烂夺目。2006年,泉州花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泉州闹元宵习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千百年来,制灯的材料千变万化、式样层出不穷,但始终不变的是“千盏花灯照泉州”的盛况。“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家人,这是泉州人不变的年味。”

  闽西客家花灯俏

  “闹花灯”是汉民族最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但闽西客家地区除了常见的在街头房舍悬挂或固定场所展示的花灯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闹花灯方式。如连城芷溪的“出案花灯”,一株大花灯,由近百个各式小花灯组成,造型十分复杂精致,一人擎着,正月初一便由数户人组合出游,到正月十一日“正日”全部花灯汇合出游,争奇斗艳,锣鼓鞭炮不绝于耳,庞大队伍从村头到村尾长达数里,气氛恢宏。

  永定抚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的“故事花灯”。“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轿子抬着,随队而行的是花篮灯、采茶灯、鲤鱼灯、狮象灯、蝙蝠灯、龙灯等,也是一路锣鼓、十番、响铳、鞭炮,直到深夜放焰火、“烧架花”后结束;永定下洋的闹花灯完后,还各自将灯迎放到祖宗坟墓前,既喻添丁,又尽现客家崇宗敬祖尽孝精神;连城坪上的“水上花灯”,则把各式花灯抬到祖祠前池塘里的木排上,四周坐着十番乐队演奏,二小伙撑着游池塘,灯光水影、乐声悠悠,引来岸上观者阵阵掌声,又具另一番风味。

  “打船灯”是闽西客家特有的节庆活动形式。闽粤边境的上杭、武平、永定多为双人船灯,闽赣边境的长汀、连城多为单人船灯。表演双人船灯时,一人藏身船舱以挎带扛起船灯,船头船尾一艄公、一艄婆,持桨边划船边行边说唱,接着表演各种船灯小戏;单人船灯船体较小无船篷,由演员一人挂在肩上,边划边唱边舞蹈。双人船灯队只一艘船,单人船灯队则多艘船同时表演;另一种是“船板灯”,如同众人抬着一艘龙舟,舟中坐着化妆的孩童,仅是抬着巡游。

  客家人作为早期南迁的中原人,过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并不亚于其他民系。就闹花灯来说,很多地方只在元宵节当天赏灯,闽西地区一般为3天,而在闽粤粤交界处的武平中山镇却为7天——正月十三上灯,一直闹到正月十九,不醉不休。闹花灯时,主人将做好的八角灯、莲花灯、鲤鱼灯任挑一种挂在厅堂,在灯下大宴亲友。宾客各携烟花爆竹竞相燃放,席间猜拳行令,大碗喝酒、大快朵颐,人间烦恼浸泡在美酒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文/林海)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