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闽西姑田大龙游进台湾

2017年02月06日 11:1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福建是著名侨乡,也是台胞主要的祖籍地,每逢元宵佳节来临,八闽大地的各种闹元宵习俗倍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闽西客家地区连城县的姑田镇游大龙更是受到海内外客家人的青睐。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号称“天下第一龙”的闽西客家地区连城姑田镇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这一美好的习俗不仅数百年经久不衰地延续在客家地区,而且还游进了台湾。

  人类世界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地区连城县姑田镇元宵佳节游大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姑田镇的游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最早是从该镇下堡村之邓屋开始,据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邓屋八世祖邓应,出任潮州府检校,其弟邓恭仍居姑田邓屋。邓恭子孙到潮州探亲,在潮州看到舞龙,兴叹不已,便将龙画成图样带回姑田仿制,未几姑田邓屋于元宵节期间首次游龙,正月十五晚龙游中堡、厚洋等村落,村民们欢天喜地,家家门前点松明、放鞭炮迎接,元宵佳节游龙之风从此开始,绵延传世。

  姑田人元宵佳节游大龙,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绵延之长,寄托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身为客家人的姑田民众十分崇尚“龙”这一图腾,每逢正月十五这天,姑田人便兴高采烈地擎着长长的大龙蜿蜒于山间田野、大街小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从清代至民国年间,姑田有12条大龙,分布在上堡、中堡、下堡、华垅、城兜、长较、上余、下余、东华、白莲、洋地等11个村。其中,有9条龙是由两三个姓合擎一条的,如上堡陈、赖、桑3姓合擎一条;下堡村邓屋与万堂(邓、蒋两姓)合一条,周屋与黄屋(周、黄两姓)合一条;小洋地邓、詹、钱、3姓合一条。长较村童、陈、林3姓合一条。新中国诞生后,姑田大龙的条数逐渐减少,近10多年来只剩中堡、下堡的邓屋、万堂、城兜等3条龙。

  姑田游大龙,以其形体之大,绵延之长,工艺之美,参加人数之多,程序步骤之翻,行游时间之久,客家传统之古,堪称天下第一。它是一块人类行为活化石,记载着中国客家族群远古的生存习性,也是人类世界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姑田大龙名闻天下

  姑田游大龙的特色明显,刚开始的龙,偏小偏短,直径只有0.4米左右,长度只有20多节。以后经过多次改进至清乾隆年间,龙的高度、宽度已定型,龙的制作式样业臻完美,相承沿袭至今。龙头的高度为2.4米,长7米,大直径0.8米,眼圈直径0.7米,龙口大张,内含一个直径0.6~0.7米的大红龙珠,大有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龙腰每节高度2.2米,大直径为0.7米,长4.3米。龙尾高度为2.4米,长6米,大直径0.8米。

  因为龙头硕大,出游时一班要8个人,1个人看路,看前方有无障碍物,3个人擎,4个人用绳子从四方拽住龙头,使其保持平衡,并减轻擎龙者的负重。龙尾与龙身脱节,由3个人抬着跟在其后。据说,龙尾接上用来擎,与真龙相似,会招来雷鸣电击、暴风骤雨,故而不与龙身接上。每节(又称“桥”)龙的龙板两头各凿一个6厘米的洞,节与节之间用小竹做的长2米的龙棍穿插洞中,将龙连接。龙棍在下端放在“插袋”(用牛皮制成的袋)里,这样才能将龙擎起出游。每桥龙至少要2个后生,方能胜任。

  清代中堡江、华2姓合擎龙,随着人口的增长,龙也逐渐增长。从清乾隆年间起始分开擎,一姓游一年。为了保持“长得好”,当时两姓立条规定,不论江姓或华姓出龙,均需100桥以上,若确有困难不能凑足100桥时,也应用龙蛋凑足。每两桥龙蛋抵一桥大龙,从此两姓至今都按这一条例执行,保持了“长得好”的特色。

  下堡周、黄两姓的龙原来是游花灯的,后改为游龙。他们的龙画,好似举办农民画展一样,观众喜爱看。龙身上画少量的龙鳞和云彩外,大部画的是双龙戏珠、丹凤朝阳、梅兰竹菊、牡丹芍药、八仙献宝、仙姬送子、雄鸡白鹤、奇花异卉、鲤鱼跳龙门等等。他们的龙不仅画得好,就是两头裁口上的诗词、句子也题得很好,字体真草隶篆今古书体集于一龙,画工技术代代相传,久经不败。

  姑田擎龙都是两姓、三姓合擎一条龙。这些合擎龙的姓氏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如同兄弟一般,从未发生过宗派械斗。如华、江二姓,几百年来聚居在一起,双方相处非常融洽。逐年游龙上交下接,正月十五那天,若江姓出龙,游龙头、龙尾一行人必须持几把铳、香、纸、炮,两对大龙烛,到华姓总祠去烧香、放铳,、放炮,表示敬意;若华姓出龙,礼尚往来照例回敬,已传十多代,于今还是沿袭遵行,两姓历代和睦相处,因为游龙,使两姓成为和谐 集体。

  此外,由于姑田扎制大龙的技术是历代相传的。父亲扎龙儿子相帮,帮上两年无形中就学会了。大龙制作包括备龙板、备筋骨、扎龙头、扎龙尾、扎龙腰、扎龙爪、扎龙蛋、糊裱、画龙、剪贴、题字、装灯、备龙棍、备插袋、备插袋布等15道工序。龙的骨架用竹篾制扎,外糊裱宣纸和画上龙鳞和云彩。制作时间为初三到十四,每节龙腰至少要4天以上。元有节这天抬出的游龙,犹如一只腾空的真龙,令人赞叹不已。

  1991年,龙岩举办茶花节,姑田大龙轰动龙岩城,在龙岩的外宾亲眼目睹姑田大龙的雄姿,赞不绝口。通过各家媒体宣传,使甲天下的姑田大龙闻名海内外。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