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1期

“海峡鸿雁”黄镇国

2017年03月28日 09:5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知书达理 代笔功高

  在东山“寡妇村”展览馆二楼展厅,摆放着一支钢笔,上面刻着“知书达理, 代笔功高”,台湾黄建忠敬赠等字。问起台胞赠笔一事,现任展览馆负责人黄泽忠感慨地说,“话得从头说起。”

  黄建忠是铜钵村黄阿九和黄宝兰夫妻生育的独苗,被抓去台湾时年仅17岁,在20年毫无音信的情况下,夫妻便将原本为儿子定亲的童养媳黄亚卿,找了一位入赘的女婿,来延续黄家香火,而黄建忠也在台湾组建了家庭。60年代中期,其父母亲多次请黄镇国代写书信,经外国亲人辗转寄给台湾的儿子。有一次,黄建忠从新加坡辗转寄来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背后写了“顾影自怜”四字,其父母亲非常高兴。黄镇国发现黄建忠的书信风格颇接近古代书信指南《秋水轩》,便仿《秋水轩》体写了回信。黄建忠对这封信很感兴趣,此后多次在来信中提问:代笔人是谁?因当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期间,东山是海防前线,身为铜钵大队文书的黄镇国,在敏感的涉台问题上,担心自己的代笔行为被“上纲上线”,所以在读信、回信时,始终对这一问题避而不答。

  但后来在新加坡为黄建忠代转书信的亲人病逝了,黄建忠从此中断了与大陆的联系。 1975年秋天,黄建忠的父亲黄阿九老人在不知儿子生死的绝望中去世。1980年底,黄宝兰老人一病不起。临终前,她将黄镇国叫到病床前,请他给儿子写封信。

  黄镇国写完信后,念给黄建忠母亲听时,自已因心里难受,泪水不断地流下。可是,由于新加坡中转人不在了,黄建忠连父母相继辞世的书信都未能接到。

  1987年,海峡开放探亲后,当年被“抓丁”去台湾的人们大部份陆续回村探亲,但黄建忠却迟迟不回。黄建忠小妹黄亚卿忧虑重重。为什么呢?黄镇国推测:莫非是因为其父母均已去世,家乡只剩下没有血缘关系的黄亚卿“妹妹”?

  1990年中秋节,黄镇国望着天上的圆月,百感交集。他既为已经联系上的家庭高兴,更为尚未团圆的人们焦急,又提起笔来,代黄建忠妺妹写一封信,信中除了告诉黄建忠:自己就是代笔之人外,还随信寄上一首含意深蓄的新古体诗----《中秋即情----寄台宗兄》:“岁月无情几度秋?月圆人缺何时休?月色溶溶何时醉?何时良宵醉悠悠?谁家月下天伦乐?何人庭中独自愁?天下风云总难测,趁峡浪平好行舟!”“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两岸隔绝几十年,一开始书信都没法往来,现在机遇这么好,怎么还不回家呢?”

  这封信通过其他台胞转到黄建忠的手里。不久,黄镇国收到黄建忠的来信,引用了苏东坡词中的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两人的书文往来中,黄镇国感到,一样爱写诗文的黄建忠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近。

  2个多月后,黄建忠终于回来了,第二天清早便带上“四色”礼品,在妺妹黄亚卿的陪同下登门拜访黄镇国。一见面,他就对黄镇国说:“兄弟,我被你的那首诗追回来了。”会面后,他给黄镇国留下这一支刻有“ 知书达理,代笔功高”字样的钢笔。此后,黄建忠多次返乡为父母扫墓。

  黄镇国动情地说,岁月的流逝无情地带走了两岸的许多老人,当年的91名“寡妇”,现在健在的只有4人;回村定居的19位台胞都已去世;留在台湾的那些台胞,目前健在的剩下6人。(谢汉杰/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