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中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过年习俗,各种习俗都有各自的特性,并同样都包含着对新春的祝福和对来年的幸福生活寄予良好愿望。
内蒙古:称春节为“白节”
蒙古人过春节,实际上是过的是藏历年,有时和我们的春节正好重合,有时则相差一两天。春节期间,蒙古同样是放三天假。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蒙古人称这一天为小年。这一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日这天,家家户户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蒙古包里出现非凡热闹的场面。到傍晚要“祭火”。
“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并在悠扬的马头琴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玩耍。
蒙古人过春节也有送压岁钱的风俗。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不是长辈送给晚辈,而是晚辈送给长辈。晚辈送压岁钱给长辈,是要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再一点不同的是,这种压岁钱只是象征性的,因此一般数额并不大,只合人民币两三元。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有的还请来蒙古民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初一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
从初一到初四,蒙古人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藏族春节习俗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
藏族的藏历年在藏语中称作"洛萨尔",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藏历年的日期因地而异,和汉族农历相近,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拉萨等地在藏历正月初一过年,昌都地区则在藏历11月1日过年,而楚河以南则以藏历11月1日为新年。
从藏历12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首先是将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双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户便开始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接近年关岁尾时,每家必备的五谷斗上便盛满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喜获丰收。
到了藏历12月29日,家家户户开始打扫灶房,在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吃“古吐”(一种煮熟的面疙瘩),吃完古吐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避鬼驱邪。藏历年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时至除夕晚上,就开始正式过年。每户的大门外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符号,在打扫干净的室内铺上新“卡垫”,正房的佛龛前叠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种水果以及酥油、茶砖、干果等供物。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
初一这天一般是藏民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首先祭拜神灵,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并要说一些吉祥的祝词,接下来开始喝头天做好的热青稞酒,吃麦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年初二,亲友开始互相拜年。从初四起,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首先在拉萨为纪念释迦牟尼神变降伏妖魔而创设的祈愿法会。起初是三大寺众僧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诵经祈祷,讲经辩经,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让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法会期间,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灯供佛,发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25日迎请弥勒佛后才结束。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