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湿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干扰度,全球国际重要湿地的干扰度平均值最高为20%,而中国约为30%。这说明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的干扰/退化的程度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牛振国研究员认为,这些既与我国面临更多的资源压力有关,也警示湿地的监测和管理不仅要关注数量,也要关注质量。
报告显示,从区域上,东北区域的国际性重要湿地面临的压力最大。黑龙江珍宝岛和东方红湿地保护区不仅内部有水田的存在,而且也有部分旱田。当自然湿地变成人工湿地之后,其湿地生态系统对自然的调节功能就会退化,如影响鸟类迁徙,造成其栖息地破碎化;破坏涵养水源、缓冲洪水等功能。
与此同时,报告还对滨海地区的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2处重要湿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均有所增长。其中,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增加的湿地主要为养鱼虾池/盐场等人工湿地,增加面积超过4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1%左右,而滨海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却减少;崇明东滩除存在少量水田外,增加湿地部分更多地与陆地向海的扩展有关。
此外,20处典型国际重要湿地中湿地景观完整性较好的有江西鄱阳湖、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湖南西洞庭湖以及湖北洪湖共计5处重要湿地
政府多举措保护湿地
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引水保湿、退耕还湿、人退鸟进、共管共建等方式,积极保护、修护湿地生态。如今,民间诗人描写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诗句“鹤翔雁栖白云朵朵,虾戏鱼游绿水涟涟。”中的画面,已成为中国许多湿地的缩影。
据新华报道,吉林省是全国湿地类型较多省份之一,湿地总面积172.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但由于吉林省西部干旱少雨、开垦耕地对湿地进行蚕食、对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一度导致湿地水资源短缺、功能退化、面积减少。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曾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在上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有100条区域内河流干涸,缺少淡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趁虚而入,荒漠化、盐碱化、沙漠化威胁着三角洲滩涂。
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引水保湿。针对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年份干旱少雨、湿地周期性缺水严重的状况,吉林省近年来实施了“河湖连通”“引霍入向”“引嫩入莫”“引洮入向”等重点湿地补水工程,为湿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报道称,莫莫格湿地所在的白城市从2003年就开始了引蓄洪水的尝试工作,10年内共引蓄洪水41亿立方米,特别是2012年利用洪水期来水较多的机遇,引蓄洪水7.1亿立方米,保证了湿地的生机盎然。像吉林一样,2008年起河务部门将流经的黄河水引蓄补充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不仅有效增加了地表和地下淡水,也降低了土地含盐量和含碱度。
持续多年的补水工程为三角洲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7月下旬“调水调沙”结束,今年黄河口湿地补水量已达1602万立方米,8年来已累计为自然保护区补水1.31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意识到,湿地保护区内耕地存在及非法围垦蚕食湿地,同样是湿地面临的重大威胁,退耕还湿工程迫在眉睫。此外,湿地核心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破坏了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人鸟争地、争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外,在政府的努力下,吉林省莫莫格、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大安嫩江湾、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690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根据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到2030年,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将达到713处,国际重要湿地将达到80处,9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完成湿地恢复工程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建设体系。(文/遥远)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