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工商联和扶贫办联合组织脱贫攻坚的一项举措。自治区工商联把正在开展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营企业家从“输血”变“造血”的帮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商推动扶贫工作向“造血式”转变
精准扶贫,新疆民营企业有一套。2016年,新疆浙江商会和新疆通嘉集团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实施“小额援助农户”扶贫模式,通过“商会(企业)出资、小额援助、五户联保、周还百元、长短结合、滚动发展”的模式,推动扶贫工作向“造血式”转变。
为了精准扶贫,浙江商会建立了商会(企业)全程参与及回收还款、工商联监管指导、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小组长具体负责,和被援助对象以贫困户为主,经营项目适合受援户的长足发展、长短项目结合,以及健全合账、考核评价、分级奖罚的管理运行机制,由输血变为造血,实现受援户早日脱贫。
浙江商会的援助资金主要由企业出资,农民无需担保付息,每户可以获得1万元或5000元的援助资金用于发展生产。被援助农户在经营项目启动后,每周归还100元,直到还清援助资金为止。
浙江商会提出的“五户联保、周还百元”方式是“小额援助农户”的要点和成功与否的关键。5名贫困户自愿组成一个受援小组,并用民主的方式推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负有连带还款责任。经过相关手续后,受援户可现场领取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村委会建立详细合账。回收的还款可滚动使用,存款金额达到2.5万元,可新发展一个五户联保组。 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初显成效,约有九成的受援户获得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扶贫工作向“造血式”转变。
小额援助农户”模式扶持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项目上,对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五户联保、周还百元”的方式,实现了让懒人变勤、勤快人富得更快的精准扶贫目的。
为推进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借助民营企业“千企助千村”精准扶贫办法,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有实力的会员、个人和社会团体参加公益扶贫,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血液,增强扶贫综合开发功能。同时,完善“小额援助农户”运行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被援助农户对资金需求的不同层次、信用状况等,实行差别授信制度,适当调高援助额度。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兼),新疆浙江商会会长,中共通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永品表示,建议建立各市县“小额援助农户”扶贫项目基金,每年按一定比例逐步增加基金额度。在此基础上吸收民间资本,组建专业化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使被援助农户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实现良性发展。
民企开发式扶贫 为光彩事业添光彩
20年前,光彩事业从著名“和田打井工程”拉开的公益序幕,到今天新疆以项目投资为主,以公益捐赠为辅开展的开发式光彩扶贫,本着“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原则,民营企业家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凌集团)是新疆最早一批参与自治区确定对口帮扶工作的民企,2000年与自治区有关厅局一起开始了对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帮扶工作。对于田的帮扶已经持续了14年,这期间帮扶从乡到村到户不断调整变化,累计对4个乡9个村进行了包村定点帮扶。其中从2005年至2010年底,华凌包村定点帮扶6个村的6800多户村民已实现脱贫,2011年确定的3个村的帮扶工作目前还在持续中。
华凌最初是从教育扶贫、收养孤儿开始开展帮扶的。2000年,除了项目资金支持,当得知于田孤儿比较多、社会福利院没有能力接收的情况后,集团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华凌福利学校,先后共收养助养500多名孤儿,实施为期10年的教育扶贫工程。现在,收养助养的孤儿绝大部分已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
由于于田县的地理位置,帮扶村普遍存在人均可耕地少、农业灌溉设施差、产业单一,贫困户多等特点。虽然帮扶村大多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正南方边缘的绿洲地区,但大片的土地由于排水不畅严重碱化不得不撂荒,当时公司就决定要让撂荒地再回到农民手中。说干就干,克服当地砂质土壤的难题,集团从2008至2012年连续四年冬季,从乌鲁木齐调运大型设备,开挖排碱渠l20公里,工程总造价达449万元,使数万亩宝贵的土地又回到了村民手中,从根本上加快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抓好经济帮扶的同时,为了使工作真正落实到根子上,加强当地稳定和团结工作,从2005年起,华凌集团连续7年投入1380万元,对村两委、群众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及设施配套,去年投入145万元又配备了一批办公设施。根据帮扶村的自然条件,集团还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1200亩优质红枣基地,使当地862户农户增产增收,34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此外,企业还建幼儿园、修道路、建蓄水池,请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村民创收能力,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当地农民自身造血能力。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