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是60年代由台湾一家小小的种子店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营优良种苗的企业,公司从80年代走进大陆,在大陆拓展事业,现在业务遍及东南亚,欧美各国。在大陆,该公司有7个办事处,业务遍及除西藏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公司总经理周骏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好品种如能辅导种植成功,高优农产品能够出口外销与国际竞争,创收外汇,对于农民及企业也是一种帮助和发展。
农友走进大陆
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68年12月,当时农友公司只在台湾的凤山及台南两地各设有农场一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台湾农业的发展,台湾农民不断扩大对优良种苗的需求,使农友公司的业务得到了不断拓展。历经1973、1975、1980年的发展,农友公司相继在高雄市兴建办公大楼,设置屏东研究农—场,创办了园艺服务中心,使公司的事业从最初的蔬菜育种和采种,拓展到抗病育种及种苗科技研究和提供家庭园艺种苗及相关资材等方面。1981年,新加坡农友种苗公司成立,随之公司把经营优良种苗的地域扩大到整个东南亚,于是,1987年改组为农友种苗(东南亚)有限公司,使广大东南亚地区的农民也分享到了农友公司的优秀品种及生产优良种苗的成果。
随着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大陆的农业从封闭开始走向开放,广大农村吸收优良种苗愿望强烈。农友公司看到了大陆发展的庞大商机。于是,1999年,农友种苗公司把投资的脚步迈向了上海青浦区的华新镇,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占地63亩的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华新研究示范农场。
由于农友公司有高质量的种子、种苗提供给农民,有先进的技术指导,有很好的服务跟踪,逐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在农民脱贫中也使公司获得效益利润,达到双赢的目的,而受到了当地农民的青睐,2001年,建在华新镇的研究示范农场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左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基地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开拓发展,得到了市、区、镇有关领导的重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曾到该基地考察过,希望“农友”能在这一领域发挥龙头作用。
总经理周骏声先生为人稳重自信,精明能干。他说,农友公司是农业投资公司,来大陆投资是看好大陆的农业。公司投资的农业是经济农业,主要是蔬菜、瓜果、花卉和种子种苗的研究、销售、经营服务、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的经营。利用农友的优势,在大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一些作用,引导农户进行种子结构的调整、品种的安排和最好的服务。目前农友公司培育推广的西瓜“特小凤”、“小兰”、“黑美人”、洋香瓜、西红柿等都是被椎崇的名品,收益可观。
专注于事业的周骏声虽然家在台湾,但为了事业的发展,他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呆在大陆,一年回台湾次数极少。他非常看好大陆农业的发展前景,他说,农业是基础,大陆有七、八亿农民,市场很大,农业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潜力也就相对很大,因此不论大陆农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农友的发展前景都很广阔。当时他们就有了在华新镇开辟高科技的育秧工厂、研究和培训基地,培训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和种植农产的规划,还设想搞生物工程的投资。他说,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一脉相承,他表示,现在农友公司在大陆的事业蓬勃发展,今后还可能把在台湾的总部搬迁到大陆。
看好海峡西岸的厦门
周骏声祖籍浙江,1956年出生在台湾的一个农村,因为父亲在郊外的糖厂工作,他从小生活在乡间,喜欢农村,他喜欢广袤的田野,喜欢山野的绿色,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他从台湾嘉义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台湾一农业试验单位从事大田(杂粮)作物的研究工作。之后加入台湾援外农业技术团,被派往非洲与印尼帮助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当时他被派到南非一个叫莱索托的小国家,当地贫穷落后的状态让他触目惊心。艰苦的生活条件,疾病的猖獗,几乎瘫痪的医疗卫生设施,没有电,喝口干净的水要跑很远的路……,所有的这些都让他一时难以接受。然而,悲天悯人的他在莱索托兢兢业业工作了两年,指导当地农民利用新技术、栽培新品种,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窘境。在他离开索托时,当地的农民掉着眼泪说,“我一辈子都没见过百元的钞票,现在终于见到了。”
两年的南非工作,对周骏声的触动非常大,他觉得光是派人去指导对当地农民脱贫是“治标不治本”的。因此在他被改派到印尼后,他除了指导当地农民利用新技术、栽培新品种外,他还着重培训当地的农村青年,让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这样等他离开后,这批青年就能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脱贫的生力军。
在印尼工作了5年后,周骏声回到了台湾。当时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希望到大陆来投资,就找到了刚回台的周骏声。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从一家小小的种子店发展成一个集团,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经营瓜菜、花卉的种苗及研究开发新的种苗品种。其创办人陈文郁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海峡两岸的人民享用到农友研发的新品种,而拥有7年海外农业扶贫工作经历的周骏声自然是他们的人选,周骏声欣然接受了台湾农友的邀请。1989年,厦门农友种苗有限公司成立,周骏声应邀出任总经理。
当记者问起为何台湾农友登陆把投资地点选在了厦门时,周骏声说,因为厦门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台湾农友考察了广州、厦门、西安、上海、武汉、北京等各大城市,最后定下厦门出于三方面的考量:厦门的人文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与台湾相似,台湾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到厦门后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地理环境对农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台湾农友研究的种苗更适合厦门的气候土壤环境;厦门的特区身份,给了台商很大的优惠政策,台湾农友希望以厦门为据点,逐步向全国推广适应各地的新种苗产品。目前,厦门农友种苗已经在上海和西安成立了研究农场,主要针对温带气候研究新品种,与台湾农友研究的亚热带种苗互补。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