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前由于村中在外打工的人多,逢年过节有时还回不来,村里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现在不一样了,村子热闹了,村民有奔头了,有心劲了。茶余饭后,大家聊聊天,拉拉家常,心里舒坦。随着梁家河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的农副产品销路也在不断拓展,红枣、小杂粮、荞面、手工粉条、小米等农副产品纷纷走向了市场,梁家河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梁家河”品牌特产直营店也应运而生,富农惠农的路子更宽,产品输出渠道也更畅通,村民的日子正在一天比一天好。
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近年来,梁家河村完成了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完成行道树栽植和河道整治,对受灾户住房进行恢复并增加坡屋面改造,新修改造厕所64座,新修洗澡间50间,配发了太阳能热水器,村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27盏。二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包括村养老中心、红白理事会、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代办点,新修停车场3处,新修改造公厕4座,新修维修生产道路6条,并维修了梁家河环线。
在梁家河村采访时,村民们争相向记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村中艰苦劳动、亲近村民的动人故事。虽然他已离开梁家河几十年了,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这个他度过青春年华7年时光的陕北村落。2015年2月13日,他携家人回到梁家河村看望当年胼手胝足干活的乡亲,当他看到梁家河的变化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些话,表达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及陕北乡亲的特殊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石春阳和他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是苦菜窝窝头,住的是寒窑,点的是煤油灯,但是当时在习近平的带领和鼓励下,打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打了淤地坝,搞起了养殖业。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村时给梁家河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次总书记回来与村干部交谈时,特别关心梁家河村的发展,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富民思路,为梁家河村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此,习总书记走后,梁家河村两委班子多次召集村民开会,确定了紧紧抓住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知青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会后,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相继回村,大家依靠保留下来的知青院、知青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等知青文化资源,借助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相继建设了村史馆、知青文化体验园、苹果采摘园、耕作园、农家乐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引来了八方的游客。
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村里聘请了一流的专业设计人员,把乡村旅游开发与扶贫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在村主干道两旁栽植刺柏、河北杨4000多株;在河道两侧和农户门前院落种草40000平米,在村间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27盏;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全村166孔窑洞、70间平房实施全面改造,新修、改造厕所64座;完善了该村产业功能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史馆,新修停车场3处,公厕4座,开发知青文化旅游景点6 处,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围绕乡村旅游,在县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对群众进行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技能培训,提高了村民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创业能力。目前,梁家河已发展“农家乐”6 家、乡村旅舍 1 家、工贸公司及梁家河土特产品牌营销店各1家。
此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梁家河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以“尽量保留原貌,适当进行开发”为原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入户巷道,建成雨污分流管道,改造了村民院落,修建了高标准公厕,加快废弃村庄窑洞还田还绿。日益完善的旅游业,使梁家河令人刮目相看。
走进梁家河知青纪念园,来到知青劳动生活体验园,抚摸知青纪念碑,让记者体会黄土地上浓厚的乡村气息,在古老的陕北窑洞里聆听地道的陕北方言,感受到黄土地上乡亲的纯朴和热情。据悉,美丽乡村梁家河现已成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教学基地、港澳青少年学习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培训实践基地。(文/陈国明 )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