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12期

谷文昌:刻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2018年03月28日 10:0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为岛架桥,为民造福

  东山岛地处福建东南海域,与大陆的最近距离只不过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千百年来,舟覆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世世代代的海岛人,总想有一天奇迹出现,天上的玉皇或哪一路神仙修一条海堤,架一座彩桥,把东山与大陆相接,使孤岛变成半岛。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奇迹没有出现,人们面对滚滚怒涛,无不望而生畏,“精卫填海”只不过是千古神话。当时的东山,人力、财力都非常有限,修一条海堤谈何容易!

  “把海岛变半岛”是人民群众的愿望。谷文昌说:“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敢闯新路,勇往直前!”他反复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与县委、县政府的一班人酝酿讨论,毅然拍板:修一条海堤!把海岛与大陆连接起来,将会促进海岛发展,扩大对外联系。同时,方便群众,免除舟楫之苦,有利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又能促进发展养殖,利用苦卤制造化工原料;围垦盐田,扩收渔盐之利。沿堤修筑渡槽,引大陆淡水入岛,解决人畜饮水、浇地用水……

  谷文昌担任建堤领导小组组长,县长樊生林亲任指挥。经过勘察设计,海堤从东山县八尺门至云霄县。这一段海水最深处10.9米,全长569米,外延公路1000米。大堤高出水面5米,底宽110米,顶宽13米,防浪墙高6.25米。初步测算需投入普通工、船工、技工100万个工日,土、石、沙料近50万立方米,总投资200万元。真可谓工程浩大。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龙溪地委、专署批准了这一方案,由国家投资,福州军区、龙溪军分区全力支持。1960年初工程动工,县长樊生林吃住在工地,全力以赴,具体指挥。东山县民工是主力,龙海、云霄、诏安等县的民工、船工、技工,驻岛部队指战员、机关干部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筑堤大军。谷文昌经常到工地检查指导,参加劳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天堑变通途,海岛变半岛的美梦终于成了现实。如今从东山开往四面八方的大小车辆,日夜在海堤上穿梭;高21米长4公里的雄伟渡槽,跨过海堤,把云霄县的淡水引入东山,造福人民。

  谷文昌经常告诫自己,“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必须不断前进。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东山原来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要致富,先修路”,谷文昌就带领群众修路,到60年代中期实现了村村可以开进汽车、拖拉机。如今岛上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就是在当年基础上建成的。

  东山缺水,十年九旱,对老百姓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为改变这一现状,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大办水利,一眼眼水井、一处处塘坝、一座座水库、一条条管道逐步建立起来。全县最大的红旗水库干支渠长达13公里,直至目前不仅仍灌溉着6000多亩土地,而且以水库为水源建起了自来水厂,为城镇居民、码头、企业提供用水。1963年大旱,连续241天没有下雨,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陈维义等领导到群众中总结抗旱经验。“地面无水向地下进军!”打大井、深井、塘中套井……建永久性抗旱工程285处,临时工程892处,省政府调来抽水机支援,这一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

  东山还是一个易涝的地方,特别是遇到海潮,“一次水淹,3年绝收”。谷文昌请水利部门统一规划,建水库、修水渠,挖沟排洪,筑堤建闸防海潮。1961年8月,东沈、南埔、樟塘等村,又一次暴雨成灾。谷文昌和县委副书记靳国富、办公室主任林周发冒雨赶到,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查看水势。情况探明后,当即研究决定,清理旧沟、开挖新沟,筑海堤、建闸门、修扬水站,使之抗旱、排涝、防潮三全其美。工程完工后,一条长1500米、宽50米的鸿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两座13孔节制闸,有效地发挥调控作用。这些村庄不仅扩大了500多亩耕地,而且粮食、甘蔗、花生大幅度增产,至今免除了内涝、扩大了灌溉的土地仍然是一片丰产田。

  建海堤、防海潮,发展多种经营,也是谷文昌的日夜所思。当时东山岛上的岐下、西崎等7个自然村深受海潮之害、无路之苦。县委即确定修一条1300米长的海堤,阻挡海潮,兴建盐场、农场。海堤建成后,大路相通,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县里还建起了1.8万公亩盐场,最高年产达3万吨,为当时的东山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至今仍发挥着较好效益。

  针对东山岛土地不多,谷文昌提出了“以海为田,向海域进军”号召,大力发展制盐、捕捞、养殖。解放初期全岛渔船都是破旧的木船,网具落后,谷文昌与渔民乘船出海体验渔民生活,到渔民中调查研究。面对渔民的疾苦,他千方百计带领群众改造旧船,改进网具,重建后澳避风港,渔民们无不喜笑颜开。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