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黄郎”把生命发挥到极限
黄大年有个外号叫“拼命三郎”,他每天早起用冷水洗脸,然后冲一大杯黑咖啡,转头就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下午,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找他请教。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时还会和一些专家电话交流。根据的他同事介绍,黄大年经常会接到一些单位的电话,就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征询意见,时间多半是在后半夜。
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船重工、浙江大学……多个部门和机构里,都能找到和黄大年相熟的专家。就连黄大年团队里的成员,也很难搞清楚黄大年同时在承担多少工作。同一个团队的“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很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这么下去,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啊!”然而,这位“拼命黄郎”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他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他就这样将自己的生命发挥到了极限。昏倒和痉挛的频率增高了,劝他去体检,他总以忙来推脱……
黄大年就像一个陀螺一样转着。墙上,2016年11月的日程表记录着他生命中最后的行程:北京——宁波——长春——北京——长春——北京——长春——北京——长春——北京——成都。2016年6月底,在赴京参加这个会的前一天,黄大年突然晕倒在办公室。“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黄大年醒来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王郁涵黑着眼圈,瞥了一眼老师带领他们熬了3个晚上整出来的小山一样的材料,没敢吭气儿。准备项目验收会的时间很紧,黄大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连着熬了3个晚上,查遗补漏。直至开会前,胸口仍很憋闷。他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带的黑书包,拿出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往手里一倒,一仰头扔在嘴里使劲嚼着,走进会场
11月29日,那天凌晨2点,北京飞成都的最晚航班刚一落地,黄大年被急救车接走,并被到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医生一边推着担架床,一边问同行的人员黄大年患的是什么病?当医生知道他胃疼得利害,伸手想抽出他怀里抱着的笔记本电脑为他做初步检查时,却被对方抱得死死的。黄大年醒来第一件事就赶紧摸了摸怀中的电脑,然后长舒了一口气,对旁边同行的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天刚擦亮,黄大年就迫不及待地“逃离”了病房。护士赶过来劝他做进一步检查,他却一边往嘴里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还有个会,挺重要的,我得去。”回到长春,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又去北京出了趟差。医院检查结果是:胆管癌,肿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