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问及陈逸昌现在福建生活是否习惯时,他开心地笑笑说,我现在已经完全是福建人了,福建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现在回到台湾倒是有些不习惯。因此,每年公司给他的假期有6次,但他每次回台湾都只呆三四天便又匆匆忙忙回到了福州。谈话间流露出他对这个第二故乡充满了爱意,因为这里有他的友情,有他的事业,他希望一直在这块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生活下去。
为闽台对接建立创新平台
“中国要成为汽车大国、强国,最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培养。”陈逸昌来到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出任管理部副部长后,他一心要为祖国大陆培养更多的与汽车相关人才。为此,作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他把台湾相关校企合作的经验嫁接到海西,与福建省内外20多所中职院校建立校企深入合作的创新模式,邀请一些台湾校企的专家来到大陆为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上相关专业的课,让海西职业专科学校的学生学到更多本领,及时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提供平台。
陈逸昌表示,他确立校企合作的愿景是:追求三方互利共赢、产学无缝对接、真心关怀,为校企合作明确中心思想与方向。
这些年来,他与相关合作学校成立了东南汽车冠名专班,针对专班学生在校两年期间加大投入资源包括:专班课程设置与校方共同研拟,由东南汽车各级讲师前往为专班授课,同时也采取让专班学生到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进行实践体验,跟岗活动、参加奖学金评选,公司投放了大量教学用车及汽车零部件。期间,每年学校老师都要来到东南(福建)汽车有限公司专题见习等系统项目,让专班学生提前感受到东南汽车企业文化及缩短与未来岗位技能要求差距,也大幅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据统计,6年来,公司投入 的资金超过1200万元。
近年来,陈逸昌率先将新能源汽车维修融入校企合作课程中,将国家“十三五”发展趋势融入教学,体现了教育先行,人才先行的理念,提前培养未来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并成功举办了6届校企合作交流会,为合作学校搭建交流平台、相互共享校企合作资讯及交流好的做法,快速提升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他还推动与合作学校建立新型产学融合示范基地模式,如东南汽车研究院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学校筹建车辆试制线及并与部分合作学校试点建立特约维修站,让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直接利用这些设备动手试制作汽车模型。他告诉记者,该车辆试制线分3期完成,首期投入7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入200万元,该试制线基本涵盖汽车生产中的几大类工种下,包括冲压、焊装、涂装、装配等。他指出,引入这些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贴近企业需求,也缩短中职院校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及技能养成的时间。
谈到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陈逸昌喜上眉梢。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闽北、三明、江西、云南等偏远山区中职院校建立汽车专业,2009-2016年期间公司已赠送120余台教学用车、万余件教学用零部件,为省内外与公司合作的中职院校汽车专业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创新型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型,也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灵活用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学校灵活依据市场需求为公司提供劳动力,公司在为偏远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亦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兼顾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真正做到了三方共赢、无缝对接。
由于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14年陈逸昌被南平市闽北高级技工学校评校企合作专家、并入选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 2015年,他又被楚雄技师学院评为优秀企业家代表,入选福建省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协会副会长。【文.图/陈国明(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李瑞艳]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