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道教协会与福建省道教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暨2017年海峡两岸道教界迎春联谊会,于2016年12月28日在福清市石竹山隆重开幕,梦文化节主题为“圆梦石竹 道达和谐”,意喻着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民众共聚好梦开始的地方、梦文化发祥与传承三福之地的石竹仙山上,共圆一带一路和谐的世界梦。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和海外近40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叙情谊,共结梦缘。梦文化盛会,拉近了两岸道教界的距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石竹山道院住持谢增荣道长表示,通过以“闻道、学道、修道、悟道、证道”为出发点,借以盈性灵、同享“梦”、道“精华”,道达和谐。
石竹山梦文化由3部分组成专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石竹山道院道长谢荣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石竹山梦文化由“民众对九仙的信仰”、“ 民众祈梦习俗”、“ 民众接春习俗”3个部分组成。相传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公元前97年),即两2100多年前,冶城(今福州)刺史何堠,生了9个儿子都是盲人,在于山炼丹修行,最后得道成仙,骑鲤升天,途经福清境内,发现了石竹山,看见这里风光旖旎,决定在此落户,以托梦的方式为百姓排忧解难。随着九仙的传说家喻户晓,民众集资倚着九仙洞建成“灵宝观”,供奉九仙神位,原来建的供奉九仙的寺观另立名称叫"九仙阁",也叫"仙君楼",灵宝道观随之改名“石竹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石竹寺得到复兴,规模空前,最后定名为"石竹山道院".民众对九仙的信仰,表现在石竹山道院常年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其次,石竹山祈梦活动始于何时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有许多灵异的祈梦故事至今在民间广泛流传。古代最着名的祈梦故事来自明代举人叶向高,他在家守孝期间到石竹山祈梦,想知道自己今后会做什么官。梦里听见有人说:“富贵无心想,戊戌两不成。”这使叶向高很错愕。因为按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功名没有希望。而寺里的道士却说这是个好梦,想没有“心”即“相”,说叶向高未来官居相位;“戊戌”两字像“成”但不是“成”,预示叶向高做宰相的时间在戊戌年。出神入化的故事,再次让石竹山祈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因为祈梦文化的传播,所以形成福清以及周边县市民众到石竹山祈梦的习俗。
此外,每年“立春”那一天,无论立春来临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地到石竹山参加接春活动,形成了福清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俗。接春活动与农事有关,这种民俗自古就有,而在寺院里举行,石竹山是独一处。原因与民众对九仙的信仰和祈梦文化有关。徐霞客在游石竹山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闽有‘春游石竹,秋游鲤湖'语。”说明春临大地的时候,最先来到石竹山展示春天的美丽,所以民众接春的地方自然择在石竹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接春习俗渐渐地淡出社会生活,唯独石竹山的接春活动不但没有淡出,而且越来越红火。探究其原因,还是与民众对九仙的信仰和祈梦文化有关。因为现在的接春活动已经与催农没什么关系了,民众希望通过接春活动,接回去信心和希望。它跟其他民俗一样,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文化诉求。
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梦文化盛会
石竹山位于福清市西郊,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人间仙境,梦里乾坤”的美誉。千百年来,石竹山成为祈梦和圆梦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华梦乡”,中华梦乡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石竹山道院以弘扬九仙信仰、祈梦习俗为核心的石竹山道教文化让这座道教仙山名扬海内外。
2008年福清石竹山道主办了“石竹仙山,人享和谐”为 主题的全球首次以梦为主题的首届梦文化节,梦文化在海内外,尤其是海峡东岸的台湾宝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0年,台湾中华道教两岸交流协会等道教团体经过多次寻访和交流,促成举办“共谒九仙,梦圆两岸”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道教圆梦之旅暨第二届梦文化节,实现了九仙分炉至台湾的宏愿。
2012年第三届石竹山梦文化节,石竹山道院与台湾道教总庙无极三清总道院友好签约,促成了闽台道教团体以及两地多个地区级团体和两地多个宫庙的友好结盟,成为两岸文化的里程碑;2014攫第四届梦文化节,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数万人参与的两地传统信俗活动,更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梦文化盛会之一。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